新闻

省内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省内动态 >> 正文

这才是绿色建筑

文章来源:黑龙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1-10-23    点击:

 有多少科技含量?造价特别高?住着划算吗?

这才是绿色建筑

记者:李天池 吴利红 发布时间:20211223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专业工人正在工作。

建筑业是碳排放大户,建筑节能更被认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一。

“十三五”以来,我省推广绿色建筑面积6077万平方米。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从201610%提高到2020年的76%

绿色建筑如何实现降低能耗?里面又有多少科技含量?住在里面啥感受?外墙贴保温板是不是就变成绿色建筑……带着问题,近日,记者探访了我省多个绿色建筑试点和施工现场。

“冰棍箱”:如何实现超低能耗?

超低能耗建筑是啥样子?它如何实现超低能耗?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的中德生态科技小镇一探究竟。

一片朱红色建筑群欧范儿十足,它可不只颜值高,就建筑本身来讲,其科技含量也非常“有料”。该小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在建设时多采用德国的被动式节能建筑技术。”

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厚度在25厘米、墙内所填充保温材料是石墨聚苯板、窗与门厚实程度,都是经过导热系数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在窗户与建筑间装置了封闭胶条,使房子的气密性非常好、设计上则加大南向窗户面积同时适当缩小北向窗户面积,这样既有利于冬季充分利用南向窗太阳的热量进行被动式采暖,又有利于减少冬季北向窗向外散热……整栋建筑犹如一个冰棍箱,节能降耗又让屋内冬暖夏凉。

在极寒天气下,是否真的不用供暖系统?封闭的室内如何保证空气流通?面对记者抛出的两个问题,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取消传统供暖系统,在屋内铺设了电热膜,它主要是为补充流失的少许热量。与传统火电不同,它主要用‘绿电’—风力供电,电价按峰谷平均只要0.5/度,每平方米能耗相当于传统建筑的四分之一;屋内的新风系统保证了室内空气流通。

值得一提的是,新风系统内采用的热回收技术,不会因为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影响室内温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建筑群节能标准非常高,可达到90%—95%

“搭积木”:如何实现一次节能?

走进哈尔滨市香坊区拥军街与军立街交口的万科金域悦府的施工现场,一栋栋建筑主体已经封顶,与传统建造方式不同,这些建筑均是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装配式建筑就像“拼积木”,建造中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有专门工厂加工好,再运送到施工现场,由专业工人进行拼装。现场负责人沈天宇介绍,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较,劳动力需求量较传统建筑减少了20%,质量与精度更高。

有专家计算,整个工程无须搭设脚手架,大量节地节材;基本不用传统木模板、木方,节约木材90%;节约用水65%左右;节约钢材5%-8%;节约混凝土10%左右;减少现场施工垃圾90%;施工阶段,现场基本无粉尘污染;减少现场施工场地50%左右……可见其一次节能带来的效益非常可观。

实际上,近年来装配式建筑项目在我省逐渐递增,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省累计推广装配式建筑项目207.55万平方米,这其中不乏点睛之作。以大庆华宏钢构彩板制造有限公司总面积739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办公楼为例,该项目由15名工人用25天建造完成,工期与成本比之传统建筑都有所降低。作为我省西部地区第一座装配式钢结构公共建筑,这座楼获得了19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

项目的增多也带动了我省当地的建筑材料企业的发展,沈天宇告诉记者:“我们项目大多数部件都来自省内的制造企业。”

“节能温室”:如何住的舒服又节能?

现实生活中,很多群众并不是很了解绿色建筑,很多人简单的把楼体安装“保温板”当作“绿色建筑”。而住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哈西溪树庭院(南区)住宅小区的居民则对“绿色建筑”有着很深刻的理解。

住在18号楼的居民郭女士告诉记者:我家冬暖夏凉,夏天即便室外温度30摄氏度,室内温度仅为24摄氏度,住着特别舒适。这样的温度可不是空调的功劳,而是得益于楼内采用了天棚辐射采暖、空气源热泵制冷系统及新风热回收系统,这些技术系统使冬季室内不会产生燥热、夏季冷风风感过大等问题。此外,小区在建设中,还采用了性能良好的外墙保温及外窗系统,保证了建筑保温隔热优良,外窗气密性好,有效减少了采暖及制冷的能耗。

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该小区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二星标准,节能率达65%以上,其中有6栋高层节能率达72%以上。

住宅、室外绿化灌溉、道路浇洒等分别设水表计量;采用铺设植草砖、设置下凹式绿地等措施增加雨水入渗;室外景观按海绵城市标准设置水系与旱溪相结合,水系收集雨季雨水用于绿化庭院、草地节水灌溉……内行看门道,小区的很多细节都体现出“节”字。

专家开方: 用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虽然“十三五”以来,我省新建绿色建筑设计面积大幅提升,但在实际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痛点。首先,绿色建筑发展没有资金支持,建筑企业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

其次,当下社会对发展绿色建筑认知不充分,一些县级市认知度弱化。一位建筑行业专家表示:“很多人都会误认为绿色建筑造价特别高,其实不然,其造价仅会比普通建筑造价略高,但绝非高得离谱。从群众长远利益考虑,住绿色建筑还是非常划算的。”

最后,省住建厅建设标准和科技处相关工作人员还表示,目前装配式建筑中技术工人缺乏,不利于进一步推广装配式建筑在绿色建筑中的比例。

正在进行绿色建筑研究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凤来建议,各地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应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逐步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这对于黑龙江今后发展绿色建筑大有好处。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要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建设职业培训与就业服务平台”开展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宣贯,强化绿色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运行、评价等从业人员培训,将相关政策、技术、标准等纳入建设工程注册执业人员继续教育内容。

他告诉记者,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对绿色建筑房地产开发、勘察设计、施工等相关企业,在信用评价、资质升级、评优评奖等方面制定适当加分政策。应将绿色建筑相关产业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提供绿色信贷支持和融资对接服务,用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省住建厅要求各地在竣工验收时要将绿色建筑项目纳入验收范围,未按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施工要求执行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各地要将绿色建筑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当地政府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温室气体排放等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