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林草资源保护新格局
作者:侯绪珉 发布时间:2023年6月10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这为龙江林草事业发展指明了目标方向。
以“林长制”促林长治
作为祖国北方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我省自2021年起全面实施林长制,建立了林长制组织、责任、制度体系,初步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全省建立起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组织体系,共确定林长10698名。探索建立了“林长+河湖长+田长”联动机制和“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林长+企业林长”协作机制,构建了部门联动、打防结合、快速有力的林草资源保护新格局。
我省不断完善林长制考核机制,制定出台了《林长制督查考核办法》和《林长制激励措施实施办法》,并将林长制纳入省委巡视巡察工作内容,有效推动了各级林长履职尽责,累计巡林达到24万余次。通过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彻底解决了“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分开,组建了精简高效的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创新了森林资源监管体制和管护机制,实现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全面恢复稳步增长。持续开展森林督查、草原变化图斑核查等各类专项行动,保持打击违法侵占破坏林草资源高压态势;全面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布局更加合理,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突出绿色发展引领
我省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治理,以系统工程带动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等地区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品供给等生态功能不断增强。
近几年,我省累计完成营造林869.7万亩,完成村庄绿化43.22万亩,绿化覆盖率由13.3%提高到19.49%。落实森林抚育5765.6万亩,完成草原生态修复治理427.5万亩,完成退耕还湿41.67万亩,培育各类苗木80.13 亿株,义务植树2.09亿株(含折算)。2022年,我省开发林业碳汇项目31个,面积达3120万亩,有5家单位首批入选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单位。
我省始终把生态坏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的高标准严要求,使龙江生态休养生息取得历史性成果。为维护大小兴安岭生态系统完整性,伊春市实施生态移民,围绕汤旺河源头、丰林红松原始林群落和大箐山系保护,将原有230个林场所撤并为130个,将3万余名林业人口迁出深山区,严格自然资源保护区内矿权退出,坚决不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高耗能的项目,积极推广生物质半汽化炉、生物质燃气等生产生活方式。
深挖林草资源巨大潜力
我省在发展林草经济上持续发力,不断树牢“森林四库”“大食物观”等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寻求林草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立黑龙江省森林食物标准化生产体系,逐步规范各类森林食物生产环境,确保产品生态品质。通过项目支持不断加固、加密、加长产业链条,扶强龙头企业,引导带动各类森林食物原产品增量。
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新格局,充分发挥龙江林业资源丰富优势,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和食物品种。2022年,全省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814亿元,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省林草局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龙江森林食品“九珍十八品”地域品牌,构建“黑土优品+龙江九珍十八品+企业品牌”的品牌矩阵,通过品牌引领不断扩大龙江森林食品市场影响力。
同时深挖林草生态旅游潜力。近几年,全省旅游项目利用林地23项,利用草原1项;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基础能力,加快东部湿地旅游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康养旅游基地建设,雪乡、威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45个单位被列为全国试点,漠河市、伊春西岭森林医养度假基地等5个基地获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积极开展研学游,加快推进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建设,东北虎林园和伊春市九峰山养心谷景区入选“全国首批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名录。
突出做好文旅产业升级。省林草局对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修建了道路围栏,增加了景区绿化,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景区服务功能和质量,让“中国虎乡”成为老百姓公认的牡丹江冬季打卡好去处;将京剧《智取威虎山》和小说《林海雪原》经典片段在威虎山影视城景区沉浸式演出,让游客切身体会到“林海雪原”的壮美景色和东北的民俗风情,成功打造东北地区素人微电影拍摄基地、实景演出地和网红打卡地。
(作者系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