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原一片到生态大庆的绿色奇迹
记者:付文宇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7日
79岁的老会战时付喜,至今记得60年前初到黑龙江省大庆市的景象:“天空中飘散着因烧原油而出现的片状黑灰,看不到如今这般清朗的蓝天。”
时老眼中的大庆,如今早已从荒原一片变成了绿色宜居。“现在白大衣穿一周没啥问题。”土生土长的大庆人张东京身着白色外套,坐进白色小轿车。当车辆驶过整洁的南一路,街道旁立着醒目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彩色字体雕塑。
近年来,大庆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
绿色之变
9月23日,黎明湖畔,数十台“长焦大炮”架起,镜头聚焦刚刚抵庆、在黎明湖和滨洲湖觅食约一个月后再飞回昆明翠湖的红嘴鸥。
都说“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用脚投票;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大庆市野生鸟类摄影家协会主席汪洪军告诉记者,这两年,大庆生态环境越发优良。“以前大庆的拍鸟旺季集中在一年的某几个阶段。现在每个季节都是旺季,每个月都有外地拍鸟人来。今年至今,到大庆拍鸟的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摄影爱好者估算超千人了。”
但在石油大会战初期,大庆冬天“大烟炮”、春天“风三闹”,还有散落荒原里的臭水泡……
大庆的绿色之变,从1978年开始。
那年9月14日,邓小平同志第三次视察大庆,语重心长地作出指示:“要把大庆油田建设成美丽的大油田。”
殷殷嘱托,为大庆环保工作注入了奋进前行的动力——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环保工作有了法律依据;1981年,大庆市政府颁布《大庆市环境保护工作试行条例》,大庆环保工作有了“总章程”;1982年7月,大庆在建设局环境保护办公室的基础上,设立环保局,大庆环保工作有了“管事人”……历经数次变迁,到1990年1月,环保局正式成为大庆市政府一级局。
大庆环保事业驶入“快车道”,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全市各县区成立环保局,油化大企业设立环保处(科、办);出台《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建立完善环保问题部门间联动机制;“八五”期间,全市共投入4.4亿元,对820个污染源进行治理和改造;“九五”期间,累计项目投资总额147.4亿元,其中环保投资4.6亿元;到1995年底,全市环保系统工作人员达260人,大中专毕业生占总人数的51.1%……随着责任体系一步步筑牢、“资金活水”一波波注入、系统队伍一点点壮大,大庆环保事业踏着奋进鼓点,疾步前行。
前行中的大庆,一路逐“绿”一路歌。“十一五”期间,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县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杜尔伯特县建成百里绿色生态长廊、风沙肆虐的“西北风口”成为过去……“十二五”期间,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3.19%,危险废物年处置利用率均达到100%……“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六项指标2017年以来保持全面达标,三永湖、万宝湖、明湖、燕都湖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迈入“十四五”,2021年以来累计减排VOCs(挥发性有机物)2240吨、提前完成“十四五”减排任务,先后3次位列全国地表水质量变化情况前30名榜单……
向“美”而行
“大庆太美了!从飞机上看,整座城市被湿地、绿色环绕。”前不久,北京游客祝先生受同学之邀,中秋小长假在大庆度过。“去了龙凤湿地公园、龙凤湿地观鸟台、杜尔伯特连环湖、林甸鹤鸣湖……时间不够,碳中和生态园、肇源西海湿地公园都没去上,有些遗憾。”
祝先生看到的,只是大庆一面的“美”。
大庆,作为我省美丽中国绿色龙江建设5个先行区之一,仅一年多时间,成绩有目共睹: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今年1-8月全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3.5%、较2020年同期提高9.5个百分点,全省首创安肇新河地企“双河长制”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设358名政企双河长,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连续两年达到100%,省级粮食安全考核涉环保任务连续两年获评满分……
如今,来过大庆的人都不约而同有着共识——大庆的“美”不是“吹”出来的,瓦蓝瓦蓝的天空、惬意呼吸的清新空气自可为证。
其实,大庆向“美”而行的脚步踏起已久。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后,大庆不断努力,在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排头兵的征程中,加快推动粗放消耗型生态向绿色低碳型生态跨越升级,建设绿色城市,争当生态转型排头兵,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鲜活的“大庆范本”。
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意见》等基础性文件,成立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安肇新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实施等领导小组,以及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联席会议制度……大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巍然屹立,作用凸显。
从招商引资到发展项目,对不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无论投资多大一律不批不建。统筹推进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大规模设备更新等系列绿色行动计划,“1357”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绿色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砥砺奋进,获得“美”果累累——
2021年至2023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2.8%,超过省定目标(下降10.1%)2.7个百分点,完成“十四五”期间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的82.6%。
严把新上项目节能审查关,近年来全市没有新上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
全国重要石油石化基地、危废占比超全省七成以上的大庆,已初步显现“无废城市”建设的“大庆特色”。待到2025年,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庆“无废”之路将全面形成。
接下来,大庆要以美丽中国“开局行动”加快美丽大庆先行实践,依托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品牌优势,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庆模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争创工作。到2035年,美得有形态、有特色、有温度、有质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美丽大庆将全面建成。
绿地生“金”
大庆的绿色之路,终究是不平凡的。“能源城市”与“环保城市”画上等号,不易;不断书写蓝天碧水间的绿色奇迹,更是不易。但对这座“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城市来说,一路走来,创造诸多奇迹,又在情理之中。
“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随着大庆“绿色家底”越来越厚,“金山银山”堆起来。全年林业总产值超过18亿元,“冷水鱼”知名度“响誉”全国、部分水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盟等地,建成伊利乳业等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省级绿色工厂8家,大庆沃尔沃实现“零”碳排放,战新企业规模近1800亿元;新能源累计建成装机规模461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总量的60.13%,建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均居全省首位。
“绿水青山”倍招人。“油城”变身为“游城”,去年全年大庆共接待游客43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20%和100%。今年第二届城市嘉年华,日均游客超2万人次;萨尔图机场通航十五年以来,从年旅客吞吐量10余万人次到突破90余万人次,如今通航北京、上海等11个城市,是龙江西部最繁忙的支线空港。
“教我如何不爱她”。全省首条滨水绿道串起一河五湖,沿黎明河主轴线纵深延展,串联兰德湖、滨洲湖、黎明湖、万宝湖、三永湖,打造滨水生态慢行系统,惠及萨尔图区、龙凤区60万人口;优良的生态环境激发了人们对“大庆生态”题材的创作,国内首部以生态为题材的大型舞蹈诗剧《鹤鸣湖》荣获“五个一工程”奖,话剧《大湿地》演绎湿地保护与开发激烈碰撞、获得中国戏剧金狮奖……在“绿水青山”中,市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人均预期寿命2020年达到80.18岁,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弹指一挥间,大庆旧貌换新颜,“绿”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