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真抓实干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无死角

文章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日期:2021-10-21    点击:

西藏“检察蓝”以公益诉讼有力守护“生态绿”

真抓实干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无死角

记者:杜洋 刘玉璟 发布时间:20211021

  西藏天空湛蓝,高山雄伟,冰川壮丽,其重点江河湖泊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99.4%,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科学部署、有力指导下,西藏自治区检察机关各级干警紧盯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领域突出问题,构筑起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实检察屏障,以公益诉讼有力守护“生态绿”。

  2018年至今,西藏检察机关针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突出问题已立案1660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022件,依法提起35件民事公益诉讼,均得到了法院判决支持。

  “西藏检察机关在最高检领导下,坚持练好‘内功’,提升专业能力水平,注重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公益保护落地生效,为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司法保障,有力守护了绿水青山。”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王旭东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兼顾打击修复效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位于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东环道路沿线等处的12处温室大棚长年存在丢弃大量农用地膜并散落于田间地头的现象。

  城关区人民检察院于今年430日召开农用薄膜污染防治专项案件公开听证会,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群众代表、律师代表作为听证员,与行政部门代表一同参加听证会,并依法公开向被监督行政单位送达了检察建议书。

  城关区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履职,及时安排部署废弃农用薄膜专项治理工作,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源头控制降低回收难度、强化行政监管保证捡拾率等务实举措,回收废弃农用膜25吨以上。

  “检察机关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聚焦温室大棚长年存在丢弃大量农用地膜并散落于田间地头的现象,以法律监督推进专项整治,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拉萨市城关区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强巴卓玛说。

  检验生态案件办得好不好,打击犯罪仅是一方面,而坚持在打击中保护、在惩治中修复生态,才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西藏全区检察机关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衔接,形成更强的生态治理法治合力。

  米林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生态环境刑事案件中全面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积极探索生态司法修复机制,教育引导和督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补植复绿”等方式恢复生态资源。

  截至目前,米林县检察院已建立“补植复绿”警示教育基地3个,先后办理相关案件7件,涉林行政处罚案件73件,占地150亩,补种树木3000余株。自该工作开展以来,当地补植复绿案件逐年递减,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通过开展‘补植复绿’工作,在依法惩罚犯罪或纠正行政违法的同时,又能使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修复,起到了办理一起案件、恢复一座青山、挽救一个家庭、教育一片村庄的效果。”米林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雷涛感慨道,“补植复绿”工作不仅震慑了盗伐者,还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植树热情和环保意识。

  米林县的工作只是一个侧影。

  2018年至今,西藏全区已清理被污染、非法占用河道215.2公里,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54.8亩,环境恢复412.07亩,补植复绿”5522.66亩,种植树木39.49万株。

加强配套保障力度

   距林芝市区6公里有一片巨柏林,一棵棵巨柏高耸直立。巨柏属于国家级保护植物,其中最大的一棵树龄已有3200多年。2020922日,这里创建了国家4A级景区——世界柏树王园林景区。

  “我们在景区门口设立了一块大型宣传牌,宣传内容主要围绕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职能,介绍公益诉讼的类型、范围、相关制度、举报方式等。”林芝市巴宜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旦增坚才告诉记者,检察院还在卡定沟、鲁朗林海等景区设立了这样的大幅公益诉讼宣传牌,以此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知晓率和生态保护意识。

  波密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县文化和旅游局共同签署协作文件,在波密米堆冰川景区、岗云杉林景区、嘎朗湖国家湿地公园挂牌成立生态检察点,设立生态检察领导小组,公布生态检察职责和举报电话。

  此外,西藏全区检察机关已在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按照行政管辖分别设立35个公益诉讼检察联络室。

  水资源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今年6月,在林芝市检察院推动下,其与林芝市河长制办公室、林芝市公安局联合出台《关于协同推进河(湖)长+检察长+警长联动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建立起线索移送、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专业领域配合等机制,以三长联动新模式共同治理保护林芝水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方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通过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彻底消除水资源保护隐患。”林芝市水利局河湖管理科科长琼达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拉萨市检察院在全区率先建成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有效解决了拉萨市检察机关(含各县区院)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中调查取证难的问题。

  为强化生态环境公益保护,巴宜区检察院组建全区首个“生态保护无人机巡查队”。

  自20195月开始,巴宜区检察院率先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助力公益诉讼案件调查取证,开启了检察+无人机新的办案模式。通过使用无人机镜头开展保护尼洋河专项检察现场勘查工作,以航拍方式进行多角度拍摄取证,该院至今已协助专项立案8件,清理河道56公里、清理水域4.3亩。

构建多元参与格局

   西藏全区检察机关紧盯履行“公共利益代表”职责,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跨区域合作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构建生态检察公益保护社会广泛参与新格局。

  日喀则市人民检察院与9个政府有关部门会签《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在线索移送、立案管辖、调查取证、司法鉴定等方面形成共识。

  拉孜县人民检察院与12家行政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签订《拉孜县人民检察院与行政机关公益诉讼两法衔接工作联席配合制度》。

  与此同时,西藏检察机关加强与周边省份联动,共同出台了《渝川黔滇藏青关于建立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川藏检察机关共建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跨省际管辖协作机制》《关于建立青藏高原生态公益司法保护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的意见》等多个文件,推动解决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跨省际区划管辖问题,形成全流域、跨区划保护合力。

  “生态环境公益保护需要凝聚社会共识、借助各方力量,我区检察机关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公益保护由‘独角戏’走向‘大合唱’,形成了多方合力,呈现出良好态势。”王旭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