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频出
环保企业跃跃欲试 商业模式仍需探索
记者:崔煜晨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5日
图为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重点项目——金庭镇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一期效果图。 资料图片
2022年开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其中肯定了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并再次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对未来5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出整体部署和详细安排。
随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其中蕴藏的农村环保市场也在加速释放。
农村环保市场机遇在哪里?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成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工程,相关政策不断推进。2021年年初,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建设。
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别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振兴紧密联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在哪些方面,农村环保市场机遇在哪里?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不难找到答案。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分别针对农村厕所革命、污水、黑臭水体、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等做出安排。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等。 对此,相关部委都曾做出部署。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务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要选准技术模式,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
生态环境部2021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出,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注重统筹规划、有效衔接,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曾公开表示,要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系统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运行管护。探索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费市场化形成机制。
企业参与热情高,但商业模式难建立
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政策,记者发现“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等提法不断。实际上,环保企业参与积极性也很高,但探索有效商业模式的道路走得并不容易。
能否像城市一样开展第三方治理?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高嵩认为,农村的环境治理很难像城市那样做到独立的边界与核算,商业模式较难架构。
那么,如何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四川省从制度设计、经费保障、基础再动员等方面进行突破,着力解决钱和试点样板问题。一方面,省级财政出钱对样板村镇进行奖补;另一方面,把中央专项资金和省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用于厕改等整治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嵩介绍说,如江苏省目前着力打造“新鱼米之乡”,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休闲旅游业等紧密结合。同时,提出了农村“绿岛”概念,将环境治理与农村生活、自我管理结合起来。
以农业“绿岛”为例,由政府投资或政府参与、多元投资,建设集中畜禽粪便处理或资源化利用中心、建设集中的水产养殖尾水净化设施,帮助连片养殖区域的多个养殖户,统一解决尾水处理达标等难题。江苏镇江的首个农业“绿岛”项目在当地一家生物环保技术企业建成,投入运行后,能达到年处理1.2万头生猪当量产生的粪便污水规模,服务农业养殖户约20余户。
在山东也有一家企业在探索集中式治污模式,华亿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中华坦言,农村废弃物处置商业模式的探索中,问题在于前端收集不稳定,不能保证后端处置设施有效运行。
目前,公司正在推广由“农场”和“能源”两个功能性板块组成的“黍禾生态链”,前端进行农业生产,后端以秸秆为基础原料,协同处置畜禽粪污、改厕黑水、农村灰水分类后的易腐垃圾等城乡有机废弃物。
“这是城乡有机废弃物生态循环资源化闭环产业链,通过股份制合作或流转5万亩农田是关键,能够保障废弃物来源稳定,通过高温高固厌氧产出沼气和优质生物有机肥,反哺农田。”许中华表示。
有着13年农村治水经验的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建强认为,项目要成功,其核心要素不仅体现在企业有扎实的核心技术,更需要系统性的项目管理能力和高质量的项目溢出效应。
“企业要从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全循环过程去实施,并且要对项目全过程的信息、质量、时间进行管理。”他认为,这种深耕式的环境治理,才能让环境变美、让农民增收、让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投资得到回报。
什么样的技术合适农村?
什么样的技术更适合农村,环保企业是否已有储备和能力?
高嵩认为,如果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阶段主要靠政府强力投资,推动工程建设。第二阶段就要依靠环保技术深度治理和持续改善了。由于农村污染物产生较为分散,同时技术人员缺乏,需引进或创新无人值守、低工耗、经久耐用的分散式技术设备,这一趋势在农村污水治理中尤为突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也明确,要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选择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优先推广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治理技术。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为人民谋福利的事情,企业作为最终实施治理的载体,要有扎实的技术和成功的实施经验。”杜建强介绍说,比如,公司运营的苏州市金庭镇柯家村生态湿地项目2015年建成,包括沉淀塘、垂直流湿地等处理设施,每天处理污水50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苏州园林风格的人工湿地改善了民居环境,“美丽乡村”已成了柯家村的IP,村里农家乐(民宿)从原来的1家增加到了7家。
农村废弃物处置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垃圾收运分散,导致成本不划算。上述政策也明确,首选方式就是“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从而降低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农村的垃圾收运处置,与城市的模式有很大不同,小型化、就地化处置将是主流,这对那些小型设备的生产厂家来说是一个利好。
“我们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公司已经签约山东省青州市、曹县、高密市3个农牧有机废弃物再生能源与生态循环产业项目。对于农村环保市场不少大型环保企业还在观望,我们细分企业先行先试,在有技术、有装备的基础上,希望摸索出更好的处置模式。”许中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