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孔雀案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
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记者:张聪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9日
北京报道 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各级法院去年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案件26.5万件。制定生态环境侵权禁止令、惩罚性赔偿等司法解释。出台贯彻《长江保护法》实施意见,守护一江清水、两岸青山。审理绿孔雀预防性保护公益诉讼案,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原则。最高人民法院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举办世界环境司法大会,通过《昆明宣言》,促进凝聚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国际共识。
“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人民关心关切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用公正审判助力实现人民对公平正义的向往。”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余茂玉介绍,2021年,各级法院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提升环境司法能力水平,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着力推动国际司法合作,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余茂玉还从四方面介绍了司法在保护生态环境、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是服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 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出台贯彻《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意见、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发布长江、黄河等流域治理典型案例,以司法力量保护一江清水、两岸青山。出台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关于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司法政策,提高环境违法成本,让恶意侵权者依法付出代价。
二是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依法审理“绿孔雀”案、“五小叶槭”案等预防性公益诉讼案件,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严厉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行为,服务长江十年禁渔,促进长江水生生物种群恢复。发布人民法院生物多样性保护7个专题指导性案例,明确裁判规则,统一裁判尺度,以司法呵护灵动生命。
三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依法审理节能减排、碳交易、低碳技术、绿色金融等相关案件,比如,广东法院审理碳排放权交易结算案;福建法院推行“碳汇”认购等替代性修复方式,充分发挥碳交易市场机制作用,以司法手段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四是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最高人民法院举办世界环境司法大会,通过《昆明宣言》,达成国际环境司法的“最大公约数”,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司法方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库收录我国第二批10件环境资源司法案例和两部《中国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向世界展示中国环境司法生动实践。
报告还列举了各地环境司法成绩单。比如,浙江安吉法院“森林法官”守护森林竹海,践行“两山”理念。青海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生态法庭联动,共同守护“中华水塔”。落实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赔偿,探索公益诉讼损害赔偿专项基金制度,江苏、江西等法院委托第三方监管,保障生态修复资金专款专用。山东法院与执法机关协同治理油泥砂和落地原油污染,保护黄河三角洲。湖北法院依法保障全国碳排放注册登记与结算中心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