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湖州出台新政,以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22-08-23    点击:

湖州出台新政,以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记者:洪恒飞 发布时间:20220823

视觉中国供图

  时值盛夏,置身于浙江湖州德清的下渚湖湿地,可感受“绿野仙踪”的奇幻意境。

  值得关注的是,德清县通过创建“生态绿币”机制、推行湿地碳汇交易等举措,积极构建生态保护绿色金融支持体系。

  引入金融活水,守护生态底色。在湖州,德清县并非个例。

  近日,湖州市印发《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从产品服务、组织机构、激励政策、风险防范、合作交流等5个方面构建生物多样性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对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支持力度。

  建立项目清单 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

  作为国家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湖州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朱鹮、中华秋沙鸭、银缕梅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物种与种质资源丰富。

  《实施意见》提出,要绘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图,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的经济活动开展分区分级管理;建立生物多样性友好型项目清单,统筹森林、湿地、河湖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程。

  据湖州市生态环境局介绍,2021年湖州新增11075亩国土绿化面积,森林覆盖率达48.23%,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7平方公里。安吉县成为浙江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

  “湖州围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以矿山修复预期收益为依托,开发‘绿色矿山贷’‘矿地综合利用采矿权质押贷’等绿色金融产品,累计提供绿色融资38.6亿元,支持废弃矿山修复382座、复绿2.5万亩、复垦耕地3.1万亩,已成为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湖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围绕创新多元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湖州此前已设立总规模541亿元的绿色产业基金,累计创新绿色金融产品141款,发行绿色债券47306.7亿元。根据《实施意见》,当地将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业。

  发掘碳汇价值 促进可持续发展

  安吉县拥有毛竹林87万亩,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毛竹价格从曾经的40/百斤降至约19/百斤,加上采伐成本增加,竹农养护竹林的积极性大幅下降,竹林曾一度抛荒严重。

  近两年,安吉县以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为载体,畅通竹林碳汇内循环,全力对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系统核证。截至去年年底,当地已完成首期竹林碳汇收储14.24万亩,合同总金额7230.79万元。其中,碳汇收储金和竹林碳汇增值产生净收益的80%将反哺给村级合作社。

  《实施意见》提出,要支持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保障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时下,发掘生态碳汇价值,成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记者了解到,湖州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体系,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重点领域,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了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生产经营活动的金融服务质效。

  20206月,湖州市多部门发起成立长三角生态能源碳汇基金,倡导企业、公众以“购买碳汇”的方式支持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碳汇公益项目,现已陆续建成湖州梁希国家森林公园、南太湖碳汇林、碳汇主题公园等10个合作基地,植树造林面积23.5亩。

  《实施意见》还提出,要着力支持具有协同效益的绿色低碳企业、项目和技术,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

  谈及《实施意见》,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认为,对金融机构而言,要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同时完善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价机制,保证信息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