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坚拒“洋垃圾”:维护群众身心健康 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日期:2022-09-23    点击:

坚拒“洋垃圾”:维护群众身心健康 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记者:邹祖铭 发布时间:2022092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洋垃圾”入境问题及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工作,把禁止“洋垃圾”入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举措,通过对禁止“洋垃圾”入境采取一系列重大部署和雷霆行动,切实维护了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在今年3月生态环境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72020年,经过4年的努力,我国如期实现了在2020年底固体废物进口清零的目标,发达国家将我国作为“垃圾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全面禁止固体废物进口,对“洋垃圾”说“不”,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态环境理念的转变,为美丽中国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将“洋垃圾”拒之门外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解决原材料不足的问题,我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即“洋垃圾”。一组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16年的20年间,中国的年垃圾进口量从450万吨增长到4500万吨,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

“洋垃圾”在缓解原材料不足、创造可观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突出的环境问题:一些“洋垃圾”拆解地的空气、水和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势在必行。

2017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于同年7月正式印发。方案要求我国要在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这为新阶段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工作明确了方向。

2017年至2019年,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多次发布并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一步步收紧进口固体废物的“口子”。2017年将生活来源废塑料等424种固体废物调整为禁止进口;2018年将工业来源废塑料等16种固体废物调整为禁止进口;2019年将不锈钢废碎料等16种固体废物调整为禁止进口。

2018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出台,提出要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严厉打击走私,大幅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力争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这也成为我国禁止进口固体废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

20204月,新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一步明确,我国要逐步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202011月,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自202111日起,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我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

我国不断建立健全“洋垃圾”入境监管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杜绝了他国“以邻为壑”的做法,也从源头上消除了“洋垃圾”对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巩固治理成效:雷霆出击切断“洋垃圾”入境渠道,用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的方案逐渐落实,固体废物进口量也大幅度下降。数据显示,截至20201115日,全国固体废物进口总量为718万吨,同比减少41%

近年来,在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我国还不断加大对“洋垃圾”入境的打击力度。

2018年起至今,海关总署每年都如期开展蓝天专项行动,对“洋垃圾”形成高压打击态势。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进口固体废物的数量同比下降43.4%

2019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第一阶段统筹强化监督工作,“洋垃圾”专项整顿作为其中一个重要专项任务。据了解,生态环境部全面完成了352家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现场检查工作,涉及8个品种固体废物,发现35家企业存在79个环境违法问题。

202111日起,我国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但国内对“洋垃圾”的需求尚未完全消除,国外固体废物的转移压力依旧较大。因此,一些不法企业和个人受利益驱使,通过伪报等隐蔽方式走私“洋垃圾”。为此,海关总署会同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严防“洋垃圾”走私和变相进口“洋垃圾”,以更严更高的标准强化对固体废物进口的监管,真正做到了“哪里来的垃圾回哪去”。

2021年,海关总署共立案侦办废物走私犯罪案件110起,查证涉案废物4.2万吨。今年上半年,全国海关缉私部门共立案侦办废物走私犯罪案件56起,查证涉案废物1.3万吨,“洋垃圾”走私案件呈逐年下降态势。

此外,我国还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最高人民法院定期发布包括严惩走私“洋垃圾”在内的各类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典型案例,起到了警示震慑作用。最高人民检察院持续从严追诉非法倾倒危险废物、走私“洋垃圾”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成效显现,2021年起诉4.9万人,起诉人数为8年来首次下降。

在严防死守“洋垃圾”入境的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还不断加强固体废物出口监管,履行《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责任义务,防止我国固体废物出口造成进口国环境污染。

探索发展模式:拓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道路,促进形成资源循环利用新格局

禁止“洋垃圾”入境,不断推进深化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带给了我国什么改变?这片土地上的城市,是最好的见证。

曾经靠“洋垃圾”兴旺一时的村镇,现在“洋垃圾”消失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鱼翔浅底的生活美景重现,还在不断地探索中找到了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在曾被称为“电子垃圾之都”的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一方面,电子拆解户们纷纷进入了投资兴建的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拆解电子垃圾产业做到有序生产、达标排放。另一方面,“洗金”等重污染行为被严厉打击取缔,原来进行电子垃圾拆解的作坊也正有序拆除整改。近年来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显示,贵屿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达标天数超九成,贵屿河水也彻底摆脱了酸性状态。

在浙江省台州市,过去户户冒烟的小拆解作坊,现在已被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取代,台州金属再生产业也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废旧资源回收体系。曾被称为“洋垃圾村”的台州金大田村,废金属拆解的场景已然不见踪影,唯见拥有20余亩田园式生态公园的“诗画新村”,一幅“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生态优”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一个个生动的蝶变案例,让人们坚信,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不仅有效改善了我国环境质量,还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改变不止于此。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还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固体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加速形成了我国资源利用新格局。

在我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后,我国固体废物回收利用体系也不断完善,城乡垃圾分类不断加速推进,国内资源循环利用行业逐渐告别了“散乱污”企业、向“环保标准高”的中高端企业加速聚集,再生资源回收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3.8亿吨,同比增长2.4%,除废钢铁、废轮胎外,其余主要类型的再生资源回收量均保持增长,其中废塑料、废纸、报废机动车、废电池、废纺织品的回收增长量超过10%

从分类禁止“洋垃圾”入境,到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洋垃圾”,采取雷霆行动斩断“洋垃圾”入境链条,再到推动我国形成资源循环利用新格局,我国敢于率先垂范,对“洋垃圾”说不,庄严宣告不当别人的“垃圾场”,体现的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进步,是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成果被写入其中。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国将不折不扣持续织密固体废物进出口监管的安全网,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