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废弃物议题社会组织行业扫描报告》发布
“公益强生态” 助力废弃物管理
记者:王琳琳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7日
在垃圾分类的最后50米,除了社区和公众,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社会组织。他们或开展厨余堆肥,或呼吁减塑、减少食物浪费,推动可回收物回收,以各种特有的方式推动生活废弃物管理走向深入、细致,为助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社会组织具体在做什么?发挥了哪些作用?又面临哪些挑战?近日,由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出品的《生活废弃物议题社会组织行业扫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第四届社区废弃物管理论坛线上发布,全面呈现这一领域中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面临的挑战和需求,希望进一步构建“公益强生态”以助力废弃物管理不断取得良好成效。
社会组织在生活废弃物管理领域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在青岛,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社区堆肥为抓手,开展社区垃圾减量分类教育,联合多方推动建立“社区堆肥北方区域推广中心&城阳社区厨余堆肥培训推广中心”,将社区堆肥推广到全市20多个小区;
在广州,“摆脱塑缚”通过发布报告、举办论坛、政策建议等方式,推动循环重复使用模式在快递、外卖领域推广应用,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
事实上,还有很多本土公益组织在全国各地默默耕耘,将生活废弃物治理作为组织核心业务或重要议题之一,并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厨余堆肥、可回收物回收、减塑、减少食物浪费等相关项目或活动,在生活废弃物议题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报告》团队将研究对象投向这些社会组织,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综合、深度访谈等方式,调研了106家相关组织,发现环保组织和社工组织已经成为生活废弃物管理的核心力量之一,并且随着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制度的颁布实施和行业资源的驱动,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介入生活废弃物议题中。
《报告》指出,“2017年—2019年是垃圾分类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最大的3年,社会组织开始以集合和系统的视角发力探索解决路径和方案。2018年新介入生活废弃物议题的社会组织有24家,2019年有16家。2020年、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等原因,新介入的组织数量有所减少。”
“环保组织长期关注垃圾分类和生活废弃物议题,从环保议题延伸到生活废旧议题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社工组织则是因为垃圾分类议题具有环保和社会治理的交叉属性,在政策和资源的引导下也进入议题当中。”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付涛介绍说。
《报告》还发现,当前社会组织发展的另外一个特征是,社区社群是社会组织的行动主场。调查发现,80%的受访组织扎根到社区层级,在社区或村庄开展工作,与基层民众接触比较紧密。而如果仅看社工组织,则有97%以社区为主要服务层级。
付涛认为,社区适合内生力量的培育以及多元共治的推动,同时还有助于社会组织设计参与性高、体验度高的场景和方式,推动公众持续参与,如厨余堆肥、社区花园等,是参与生活废弃物管理的很好切口。
源头减量和循环再生受关注最高
虽然都在关注生活废弃物,但是不同社会组织关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根据废弃物管理优先顺序,即预防产生、源头减量、循环再生、材料的回收利用和能源化利用五个层级,《报告》研究团队对不同社会组织的关注对象和重点进行了调研。
《报告》发现,调研涵盖的100多家社会组织在关注生活废弃物议题时,细分度高,且覆盖了废弃物管理的五个层级,其中,源头减量和循环再生的关注度最高。
数据显示,55%(58家)和84%(89家)的受访组织关注到预防产生和源头减量,88%的受访组织(93家)重点关注循环再生阶段。
《报告》认为,这说明社会组织注意到了预防产生的重要性,但是其中大部分社会组织是在宣传倡导活动过程中涉及到这两个细分议题,真正能够形成干预方案的组织数量较少。
而关注循环再生阶段的社会组织较多,《报告》认为,这与政府部门加大对垃圾分类资源投入,相关社会资源也加强废弃物循环再生领域投入有关。
此外,关注能源化利用和末端处理的组织占比很低,分别仅有26家和23家受访组织关注。《报告》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议题与一般公众距离较远,且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社会组织可以发挥的空间较小。
更重视对公众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但针对生产者责任较少
为了实现生活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社会组织在切入相关议题时,采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做公众教育倡导的,有参与一线实践的,有提供平台网络支持或资金支持的。
那么,这些工作手法大致有哪些?社会组织起到了哪些作用?
《报告》梳理发现,社会组织在垃圾分类议题中的角色定位主要有公众教育倡导、一线实践、政策倡导、平台网络支持、技术支持、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知识生产研究与咨询、公众监督、资金支持以及其他等。
而在预防产生和源头减量的细分议题上,受限于组织专业能力和可触达的资源和人群,社会组织针对消费者端的公众倡导较多,而针对生产方的废弃物预防产生议题,如生产者责任、优化产品设计寿命和环保材料使用等方面的社会组织数量较少。
但是,这些针对生产者责任的组织,如摆脱塑缚,展现出更强的专业性,在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一些议题的关注度超出了研究团队的预期。《报告》发现,58家关注“预防产生”的组织中,关注“零废弃和可持续生活”的组织数量最多,占比超过90%,其他关注度较高的细分议题还有负责任消费、减少包装物和反对食物浪费,均有60%以上。
《报告》认为,这些特征一方面呈现了社会组织良好的议题认知,同时从行业经验上判断,其中大部分组织在议题推动上还处在宣传教育和公众倡导阶段。
综合来看,当前关注生活废弃物议题的社会组织越来越多,呈现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化,并且初步形成了包括平台网络、技术支持、行业发展、人才培养以及知识生产和研究等在内的行业生态。
在“双碳”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当前社会组织关注的废弃物议题与可持续社区、自然教育、志愿服务、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等议题呈现交叉融合趋势,为将来有效结合与推动提供了探索基础。
此外,当前关注生活废弃物议题的社会组织数量和资金量显著提升,但是,总的来看,组织发展依然面临资金不足、缺少议题拓展空间、团队专业性、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且有关学术支持也十分欠缺。
为推动社会组织加强对生活废弃物议题的关注,继续提升其参与专业性,进而推动相关环境问题的改善,《报告》建议,社会组织要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发挥自身在公众动员、理念倡导、资源协调、赋能支持与实践模式创新中的优势作用,与政府、企业、社区、学术机构等重要相关方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并协力推动。
此外,《报告》还建议,更多基金会等资源方加强对此类组织的关注和支持,回应其专业发展和组织发展方面的困难,进一步推动形成更为有利的支持性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