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启动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
作者:刘倩玮 发布时间:2023年2月20日
记者从第一次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上获悉,为有效遏制互花米草扩散态势,提高滨海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力争到2025年全国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各省份清除率达到90%以上。
专项防治工作以生态优先、防治并重,尊重自然、科学治理,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分级负责、多方参与为基本原则,以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山东、广西等省(区、市)为防治重点区域。
专项防治工作重点行动任务包括:开展互花米草调查,制定全国互花米草调查工作方案和技术规程,全面摸清我国互花米草分布现状,建立全国互花米草现状数据库;科学开展互花米草综合治理,明确互花米草治理任务,各省(区、市)制定实施方案,实行清单化管理,科学精准制定治理措施,有步骤、分区域开展综合治理,重点在华东沿海省份开展攻坚战,同时科学确定治理后的滩涂生态修复方式,强化后期管护;加强互花米草监测与评估,制定互花米草监测评估技术标准,建立健全互花米草监测网络,开展互花米草动态监测和治理全过程跟踪评估;加强互花米草潜在分布区域防控,建立互花米草联防联控制度与工作机制,完成互花米草扩散蔓延机理与预测研究;强化互花米草防治科技支撑,开展互花米草综合防治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制定《互花米草综合防治技术指南》,加强互花米草治理机械设备推广应用;完善互花米草防治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立日常巡护制度,组织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互花米草风险预警机制,实行“月统计、年通报”调度机制。
专项防治工作要求,要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原则,全面落实互花米草防治属地责任,建立“部际协同、央地合作、区域联动”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中央引导、地方为主、政策激励、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各地探索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严格目标考核,互花米草防治纳入林长制考核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重要参考,成效明显的作为林长制督察考核加分项的重要依据。构建长效机制,成立专家指导组,建立全民参与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共建共管机制,建立长效管护制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东海岸及墨西哥湾,自20世纪70年代被引种到我国,已成为我国沿海滩涂危害重大的外来入侵植物。目前,全国互花米草面积约100万亩,国家林草局已启动“互花米草可持续治理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还将组建互花米草综合防治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