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完善衔接机制 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优化执法监管手段 实施区域联动执法
微山县“两法衔接”合力保障南四湖水质安全
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优化执法监管手段 实施区域联动执法
记者:董若义 周翔 发布时间:2023年4月11日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两省三市九个县(市、区)接合部,东西横跨南四湖,水面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2/3,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较为严峻。
近年来,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微山县分局全力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在形成各司其职、相互衔接、协调配合、联动互动的环境保护执法合力方面下大力气,积极探索有效路径,为南四湖水质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以会商座谈、信息共享打通“两法衔接”堵点
微山县分局以建立高效运作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衔接工作机制,落实联席会议、案件移送、信息共享、执法联动等制度。
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现信息共享互通。通过会商对重大疑难案件达成共识,共同破解执法难题,有效预防和依法惩治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围绕解决机制运行中遇到的新问题开展座谈,对案件移送方式、证据支撑材料、行政处罚力度等具体细节进行商讨,打通衔接机制“堵点”。
2022年,微山县分局还推荐了一名“检察官助理”,以特邀检察官助理身份协助微山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生态环境相关领域案件。出具南四湖生态环境资源损害安全评估报告9份,为办理生态环境相关领域案件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撑。
紧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推动生态环境修复
微山县分局积极倡导恢复性司法理念,坚持打防并举,实行生态环境治理与公益诉讼相结合、执法与司法机关一体联动,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督促损害环境资源的行为人采取增殖放流、货币赔偿等多种模式,及时有效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微山县分局将案件线索的筛查作为查办案件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来抓,加大办案力度,规范实践操作。针对性地加强法治教育,广泛宣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自觉承担赔偿责任,推动形成“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社会氛围。
据了解,2021年启动的3家煤矿企业全盐量和硫酸盐超标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案件,已完成磋商程序,640余万元赔偿资金已到位;2022年办结个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3件,赔偿金额6.8万元,达到了办理一案、惩治一批、教育一片、修复一地的效果。
优化执法监管,保持高压态势打击违法犯罪
微山县分局大力开展生态环境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保持对生态环境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结合工作实际,相继开展了打击工业企业偷排偷放、涉水企业、煤矿煤场等专项执法行动,持续跟踪督促问题整改,解决了一批环境问题。
在已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中,微山县分局发掘反面典型案例,加大曝光力度,放大警示效应,引导激励企业守法经营。
有力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需要一支训练有素、业务能力扎实的执法队伍。微山县分局以优化生态环境执法资源配置为出发点,以执法大练兵活动为总抓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例如,落实环境执法监督正面清单机制,将符合条件的33家企业拉入正面清单,实施动态管理,对清单内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做到“无事不扰”,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全县741家企业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明确监管级别,为执法监管力量分配提供指引。
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监管模式,采用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预警、工业企业用电告警、视频巡查等非现场执法方式,及时推送问题线索,环境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依法查处。在南四湖沿线排查中,执法人员使用无人机空中巡查,克服了地理环境的局限,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
此外,微山县分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山东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范裁量权行使,避免行政行为的随意性。
据统计,2022年,微山县分局共查办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37件,处罚金额350余万元。全县生态环境领域无行政复议案件被纠错,行政诉讼案件1件胜诉,无具体行政行为被复议机关撤销、确认违法或责令限期履行法定职责,无具体行政行为被法院判决或裁定撤销,实现了生态环境案件“零瑕疵”。
边界区域联动,形成解决“散乱污”问题共识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微山县边界区域较多,环境较复杂,易滋生小塑料颗粒、小炼铁、非法洗沙场等“散乱污”企业,对边界生态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微山县分局多次与相邻区县沟通交流,逐步形成了解决边界“散乱污”企业问题的共识,先后签订了《行政区域边界地区环境执法联动协议》,及时互通信息,保持良好的互动协作关系,建立了“混合编组、不分属地、共同执法”的新模式。
每当执法人员发现或群众反映有“跨界”环境违法企业产生环境污染时,立即启动联防联动工作机制,约定行动时间、集合地点以及组织执法人员,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联合打击。同时,对“散乱污”企业实施“露头就打”,不定期“回头看”,严防“死灰复燃”。
2022年,微山县分局联合相邻区县生态环境部门和属地镇街清理取缔各类“散乱污”企业5家,有效解决了边界地区“散乱污”滋生的顽疾,获得了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