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中部干旱带“绿岛”生态功能
——《关于推进罗山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解读
记者:张唯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5日
宁夏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罗山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聚焦解决罗山区域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水源涵养能力不足、草原植被退化等问题,采取工程化、项目化措施,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快罗山治沙、造林、保荒,推进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修复、融合性发展、多样性维护,全面提升其防沙治沙屏障、重要水源涵养区、动植物“基因库”等生态功能。
罗山是宁夏“一河三山”生态格局中的重要坐标,是中部干旱带上的“绿岛”,发挥着涵养水源、阻沙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周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10月30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崔奇鹏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
“方案提出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条件和管控制度,实行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生态保护红线外围地带不同强度的管控措施,从严控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崔奇鹏介绍,宁夏还将建立禁牧封育网格化管理机制,划定基本草原,实施围栏封育。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开展生态破损、生态退化问题治理,并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强化现代装备和预警体系建设。
同时,宁夏将开展天然林区划落界,全覆盖保护原生、次生天然林,形成高效、稳定和可持续的森林生态系统。坚持乔灌草结合,构建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及沙漠锁边林草带,并推进灌木造林和柠条灌木林平茬复壮更新,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通过开展沟道整治、沟坡生态绿化,提高中小河流及山洪沟道防洪能力。在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和综合防治荒漠化方面,方案提出实现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动态“清零”,稳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开展沙地灌草补植,减轻荒漠化沙化土地退化程度。
在多样性维护上,宁夏将重点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物、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及其栖息地,畅通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生态廊道。开展野生动物救助,增加种群数量,并完善监测、预警、防控、灭除机制,实施外来入侵物种综合治理。
“我们将对罗山开展生态系统碳汇本底调查、碳汇监测和碳汇核算,强化对森林、草原等主要碳汇空间的用途管制和保护修复。”崔奇鹏说,宁夏积极鼓励罗山区域因地制宜发展林果经济,建设优质饲草基地,壮大生态牧业,发展乡村民宿、庭院经济,以特色生态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生态质量改善。在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潜力和创新动力基础上,引导社会资本精准投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方案还要求对罗山开展森林、草原、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定期发布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报告。健全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制度和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推进评估成果转化应用。同时将罗山生态保护修复纳入自治区“四防”督查和自然资源督察,深化行刑衔接,常态化开展专项执法。
“方案明确了各地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各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将罗山生态保护修复纳入效能目标管理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崔奇鹏说,方案特别强调要对未按相关规定落实自然保护区管理要求、未依法依规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规则、未依法履行森林草原保护监管责任等行为追责问责。对擅自开垦、放牧、取土造成生态破坏以及违法采矿、盗伐盗猎监管失察、处置不力等,则依照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岗位和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