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从 “体悟初心和使命,该如何深刻把握内涵;对照初心和使命,还存在哪些短板;践行初心和使命,该如何更进一步”等三个方面,切实把理论武装和实践锤炼结合起来,不断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实际行动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体悟初心和使命,该如何深刻把握内涵?
其一,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基因。要理解好这个政治基因,必须从文化和理论源头上进行把握。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文化源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理论原点在于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远大目标。
其二,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最坚定的前进动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时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原因在于共产党人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正是初心和使命的召唤,才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英雄和时代楷模,才能团结一致从胜利走向胜利。
其三,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具体的就是努力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对照初心和使命,还存在哪些短板?
第一,要查一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悟得深不深。浙江生态省建设16年的实践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萌发和形成提供了鲜活案例和丰富素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又指引着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要对照走在前、做表率的标准,做到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入脑入心、真信真用、融合贯通、升华提高。
第二,要查一查推进生态环保工作走在前列的意识强不强。浙江生态省建设16年来,先后开展了四轮“811”行动,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推动生态环境和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率先创成生态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领跑全国。走在前列是浙江的政治担当,必须做到严防思想滑坡、精神懈怠,持续加力、持续领跑。
第三,要查一查优质生态环境产品的供给足不足。浙江生态省建设16年来,以“千村整治、万村示范”为开端,始终以解决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为突破口,先后打出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组合拳,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大幅改善。必须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巩固扩大战果,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四,要查一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手段运用够不够。要持续领跑,率先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必须依靠更加完备的治理体系、科学的技术体系和绿色的发展模式,做到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整体提升。
第五,要查一查生态环保铁军的刚性强不强。对照生态环保铁军的要求,对照总书记“三个表率、一个机关”的要求,对照党章党规的要求来看,铁军队伍还需进一步锤炼,还需进一步强化干部形象、强化使命担当。
践行初心和使命,该如何更进一步?
首先,要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系实际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主题教育期间的学习成果转化为绝对的忠诚和虔诚的信仰。
其次,要着力建设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打造一支走在前列的生态环保铁军。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知行合一中增强党性;坚持把机关党建责任制扛在肩上,在压紧压实上务求实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在担当作为上彰显风采。
再次,要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为战略指引,高质量推进美丽浙江建设。一是着力当前,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治气,围绕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结构调整,突出抓好工业治气“百千万”工程、锅炉及钢铁超低排放改造、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重点领域臭气异味治理、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等工作,推进空气质量稳定达标,继续保持在全国重点区域的领先位置。治水,深化“五水共治”,突出抓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改造、水源地保护攻坚战、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等工作,全面建设“美丽河湖”,实现“水清”向“水美”提升。治土,围绕强化风险防范,突出抓好土壤详查、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工作,有效遏制土壤污染,维护土壤环境安全。治废,坚持全过程闭环管理,突出抓好全省域“无废城市”建设、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完善固废管理体系,加快实现危险废物不出市、生活垃圾不出县。
二是锚定长远,率先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编制《美丽浙江建设规划纲要(2020-2035)》。着重把握三条路径,即在生产方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创新发展引领样板省;在生态方面,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打造现代生态环境治理样板省;在生活方面,推动形成高品质美好生活,打造全民生态自觉行动样板省。重点抓好六大体系,即建设全域大美国土空间体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设绿色低碳现代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建设宜居宜业城乡发展体系,实现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优美和谐生态环境体系,实现全形态全链条全省域污染防治;建设共建共享社会行动体系,实现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建设创新引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最后,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是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创新的强大牵引,完善源头严防制度,深化三线一单、多规合一、“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标准提升等措施,强化绿色引领,加大源头防范力度。完善过程严管制度,深化政绩考评、河湖长制、生态补偿、绿色财政奖补、排污权交易、排污许可等措施,强化综合施策,加大全过程监管力度。完善后果严惩制度,深化立法立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环境督察、环境执法严惩重罚等措施,强化制度刚性,加大追责问责力度。
二是围绕生态环境管理和科技创新,强化生态环保工作的技术支撑。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应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管理平台,提高生态环境全要素态势感知、污染源数字化档案、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协同、自然生态资源综合监管、生态环境治理应用服务水平。推进立体化监测,完善空气在线监测体系,健全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快土壤污染监测能力建设,提升应急预警等监测支撑,努力实现全领域、实时化、智慧化监测监控。加强环保科技支撑,加快黑臭水体治理、土壤污染修复、危险废物处置、VOCs治理、清洁能源发展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为科学决策和精细治理提供科学指导。积极推进环保产业, 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探索区域环境托管服务新模式,打造一批产业基地和创新平台、着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重点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
三是围绕全社会共建共享,强化社会行动体系。聚焦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落地,推动“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落地,推动筑牢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聚焦企业主体、守法自觉,紧紧抓住企业环境责任不放松,通过环境司法、经济激励、信息公开等多种手段促进企业守法,以法治的力量形成有力震慑,同步建立“正向激励”制度,探索实施生态环保“领跑者”制度,引导全社会向领跑者看齐。聚焦公众参与、人人行动,加强宣传教育,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社会、深入家庭、深入人心。坚持把引导公众与依靠公众有机统一起来,完善环境保护监督参与的路径设置,充分发挥志愿者、公众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广泛开展各类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发动群众自己动手改造身边的环境,让公众真正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和享受主体。
(责编:张帆、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