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
分论坛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变革性实践与突破性进展
(发言摘登)
记者:李翔宇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7日
推动安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何树山
安徽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推动,省环委会成立12个专业委员会,省级领导包保突出环境问题整改。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打好标志性战役。打好蓝天保卫战,全省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3。实施碧水保卫战,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较2012年上升11个百分点。实施净土保卫战,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推进。
三是弘扬斗争精神,攻克突出问题。统筹推进“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建立“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制度。深化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率先实现督察“全覆盖”,有效开展专项督察。
四是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系统治理。实施“五大森林行动”,建设生态廊道,森林覆盖率超过30%。扎实开展长江大保护,长江安徽段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深入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巢湖正在成为“合肥最亮丽的名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落实“十年禁渔”,江豚逐嬉皖江,东方白鹳展翅巢湖,扬子鳄扩繁到1.4万余条。
五是坚持服务大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率先出台第二批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核发全国首张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许可决定书。建立省领导牵头的专班推进机制,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山东牢记“走在前、开新局”殷殷嘱托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范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非凡的创新性、文化的传承性、深刻的实践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开新局”殷殷嘱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坚持源头防治,开展两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2%,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13.8%,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4个万亿大台阶,增项目增生产、不增排放不增污染。
聚力攻坚突破,围绕蓝天、碧水、净土,聚焦突出问题,一仗接着一仗打,优良天数、优良水体比例大幅提升,近岸海域水质始终以Ⅰ类、Ⅱ类为主,生态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成效明显,天蓝、地绿、水清的自然美景随处可见,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超过93%。
着眼常态长效,构建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效落实,监管执法、生态环保督察“亮出牙齿”,多元参与、市场机制全面发力,协同共治、全民共享的“大环保”格局加速形成。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山东省将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着力打造产业绿色发展、能源清洁高效、环境有效治理、生态持续改善、体制富有活力的示范区,不断开创“强、富、高、优、美”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山东力量。
贵州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党委书记 陈程
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战略定位,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并进。
一是不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创新生态环保工作方法,统筹推进重点领域问题解决,高效推动督察交办群众信访件办理,着力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在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优势上出新绩。
二是坚持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并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全力推进“四化”同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出新绩。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建立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完善法治保障体系,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上出新绩。
四是创新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完善论坛组织、成果转化、会务保障等工作机制,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循环利用产业为重点开展论坛展招活动,在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合作上出新绩。
“十四五”期间,贵州将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高质量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奋力开创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吴丰昌
人类发展史是一部环境与经济、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史。从一次次的历史教训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是发展与保护的平衡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在总结国内外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应运而生,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和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与发展协同推进的系统解决方案,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指路明灯和行动纲领。
当前,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新潮流。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走过了整整50年的发展历程,历经8次机构改革,实现了3个方面的跨越式转变:一是从原来单一的污染治理,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二是从末端治理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统筹;三是从保护与发展割裂开来,或者是对立起来,转变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与经济、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我们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站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开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建议在实际工作中:一是继续坚持整体系统观,推动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二是进一步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体制机制,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加快区域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三是鼓励地方开展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倒逼、优化、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战略路径、顶层设计和试点示范研究。
丰台探索出一条超大城市
中心城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
北京市丰台区委书记 王少峰
近年来,北京市丰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落实北京市委“妙笔生花看丰台”指示要求,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全国首个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实现“生态进城”。
丰台区始终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和不懈奋斗者,探索出了一条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融合”为目标,以天清地清、山清水清、人清政清“六清”理念为导向,以森林绕城、绿道连城、碧水穿城、湿地润城、公园遍城、农田留城、花果香城、生物汇城、景观靓城“绿城九法”为路径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断流25年的永定河丰台段全线通水,南苑森林湿地公园集中连片开放面积达1493亩,震旦鸦雀、凤头蜂鹰、红隼、金线侧褶蛙、野大豆等百余种国家和市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陆续重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多样性不断丰富。
妙笔生花看丰台,拼搏奋斗见行动。丰台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绘制一幅天更蓝、水更清、万物更加生意盎然的美丽丰台新画卷。
汇集汕头力量 共守“母亲河”练江
广东省汕头市委副书记、市长 曾风保
练江是广东潮汕人民的“母亲河”。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练江水质逐渐恶化黑臭,成为广东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近年来,汕头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施、抓整治、立机制、促转型,以超常规举措全力攻坚练江水污染整治,推动练江实现从普遍性黑臭到国考断面消除劣Ⅴ类、再提升至Ⅳ类的重大转折性变化。
4年艰苦奋战中,各级各部门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扛起练江治理的政治责任。构建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攻坚机制;汕头市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建立市党政领导包干支流和驻点办公制度,常态化研究部署练江治理工作,严格考核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坚持系统治理,对15种高耗水、重污染行业实施环保限批,引进“大兵团”补齐设施短板,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开展五大专项整治行动。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打造产值超7000亿元的“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发展养殖业、种植业、观光休闲旅游等壮大美丽经济,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多元转化。坚持共建共享,建立“曝光台”、新闻发布会、环保公益捐赠等机制,开展多形式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群众积极性和参与度,逐步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汇聚汕头力量。
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北京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一级巡视员 李晓华
十年来,北京市认真践行“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生动实践。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组建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下设7个专项工作小组分领域推进工作。
二是整体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分年度制定市委生态文明委工作要点,压茬推进205项重点任务。出台实施《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规定》,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统筹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和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压紧压实责任。年年举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评选表彰“首都生态文明奖”。
三是扎实推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刷新最优记录,特别是2021年PM2.5浓度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万元GDP能耗、水耗、碳排放量持续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保持最优水平。扩大绿色生态空间,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4.6%;密云水库蓄水量最高达35.79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7年回升,累计回升9.68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光耀赣鄱大地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 石晶
一直以来,江西全省上下始终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
江西省上下构建起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省领导以上率下、率先垂范,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入心入脑;同时,以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平台,勇做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积极践行“两山”理论,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促进经济转型绿色发展。
江西省委、省政府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机制18项,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持续深化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创新5项,各地也从实际出发制定落实多项改革举措。
越来越多的候鸟来鄱阳湖越冬,越来越多的江豚在赣鄱流域嬉憩,在江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下一步,江西省将继续切实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到“美丽江西”建设中来,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总目标,以“美丽江西”建设“1+1+N”的总体思路,以实施新“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为抓手,锚定“十四五”及2035年“美丽江西”建设的各项具体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压实层层责任,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光耀赣鄱大地。
建设绿色低碳清洁美丽的上海湾区
上海市金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邱运理
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面对历史禀赋不足、发展压力大、群众需求高等叠加性矛盾,上海市金山区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要求,顺应人民不断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一是牵住“领导责任”牛鼻子,构建了大环保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联防共治”新动能,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河道整治、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居民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领域,持续开展了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借鉴“环保督察”杀手锏,创新开展了区级生态环保督查。开展区级生态环保督查试点,通过面对面指出问题、一对一督促整改,倒逼属地政府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四是落实“环境容量”硬约束,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型。修订产业布局指南和指导目录,完善工业项目环保准入清单,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四大产业集群,推动化工产业往高端、精细化和新材料走。五是聚焦“营商环境”新优势,探索实践“环保五步工作法”。在措施上打出组合拳,突出慎罚、重改,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泰州实践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志明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泰州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果,泰州水城水乡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彰显。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高位推进,持续压实治污攻坚政治责任。突出党建引领,加强法治保障,强化各方监督。创新设立由党代表、人大代表、市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督察百人团”,推动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体系。
二是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狠抓问题整改,2018—2021年,涉及泰州市的国家和省级层面129个交办问题全部按时按质完成整改。加快结构调整,2021年全市化工园区(集中区)由7个削减至2个,企业入园率提升至62.4%。创新工作举措,创新开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健康长江(泰州)高峰论坛,携手沿江55座城市,共同谋划长江保护修复新模式、新途径。
三是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在全省率先出台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办法,对流域地表水等水体水质和工业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实施考核。打好净土保卫战,2022年,泰州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无废城市”双试点城市。
四是坚持保护修复、留白增绿。加强生态示范创建、生态保护修复以及特色示范打造。将1/3的长江岸线确定为“不开发区”,建设“一带、二岛、三节点”沿江生态走廊,9个项目被列为全省长江大保护特色亮点工程。
牢记“国之大者” 守好“北方水井”
湖北省十堰市委常委、副市长 张澍
湖北省十堰市位于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纯调水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被誉为“华中绿肺”“北方水井”。
近年来,十堰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决担负起忠诚“守井人”职责,坚持“治污管污”并重、“保护修复”齐抓,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流域要素系统治理,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Ⅱ类标准,库区水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维护了国家调水安全,促进了人水和谐共生,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了“十堰担当”。
十堰在保护水资源、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上做出了大量的有益实践,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较好地处理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纵深发展,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先后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在雪域高原上谱写绿色发展美好图景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 徐坤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察雅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西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殷殷嘱托,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绿色发展优先,聚焦自治区党委“四个创建”,以国家级“两山”基地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生态文明化”强县举措,从讲政治的高度、管长远的站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坚持植绿与管护统筹发力,以“村旁、路旁、水旁、屋旁”为重点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断筑牢美丽察雅安全屏障。实施万亩经济林项目,辐射带动困难群众200余户实现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藏东现代林业产业园建设,实行科学化、集约化管理和经营,培育干果、果饮、饲料等产业链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并荣获国家首批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七边四美四化”“三整治、三提升”为抓手持续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推动生活垃圾高温无害化处理、磁脉冲矿化生活垃圾处理等新模式,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雪域高原上谱写出天蓝、山绿、水清、民富的美好图景。
打造全民行动大格局
共建生态文明新高地
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任博
浙江省海宁市坚定担当起“生态立市”的时代使命,建立起以“全民行”带动“生态美”促进“共同富”的良好格局,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10年来持续提升。
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核心,健全优化生态文明全民行动新体系。一是不断健全规划引领、系统集成的生态文明工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二是不断优化全民志愿、监督服务的生态文明行动机制。三是不断探索数字改革、智慧增效的现代治理模式。四是不断打造生态特色、绿色共富的区域生态发展之路。
持续激发公众参与合力,培育打造生态环境共管微治新格局。一是创新实施“片长制”,推动基层环境问题真正化解在基层。二是率先推行“河长制”,延伸推出“路长制”。三是成立市民监督团,助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四是建立共商筹智、共建筹资、共管筹治、共富筹心“四共四筹”机制,打造共富新图景。五是实行“企业环保管理员”制度,有效落实企业生态环保主体责任。
深入开展绿色低碳行动,全面形成绿色健康文明社会新时尚。一是研究发布“生态指数”,涵盖4大方面13项核心指标。二是首发镇(街道)“两山”转化指数,动态跟踪评估各镇(街道)“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水平。三是首创村(社区)低碳指数,精准评价村(社区)的低碳建设成效和建设水平。四是实施绿色行动,提前迈入“人人光伏”时代。五是高质量开展无废城市、美丽海宁等生态创建,厚植生态底色。六是提出“柴砖银行”,激发基层社会治理自治“内生力”。七是创新垃圾分类“两型一网”,获浙江省生活垃圾治理十大优秀案例第一名。
本报见习记者李翔宇根据发言整理,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