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理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以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日期:2021-03-29    点击:

以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乡村振兴

作者:王光菊 杨建州 发布时间:2021.03.2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最突出的优势是生态,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林业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因此,发展林业产业是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潜力所在。


福建是我国重点林业大省,山多林多,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在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下,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综合施策,形成林产品加工、森林游憩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以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乡村振兴。


注重森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动地反映了森林资源与林业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将从传统认知中的对立关系转化为协调关系,两者相互协调、持续发力、统筹推进,共同驱动林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绿色消费理念的不断增强,对木质林产品需求将会愈加强烈,进而吸引资本、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进入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森林经营的目的是通过生产木材获得私人经济福利,而森林在生长过程中则自然而然地释放了外部性,提高了全社会的环境福利水平。进入新时代,森林经营的理念由传统的“木材利用”向“生态利用”转变,即由木材生产向平衡生态、经济、社会等各方目标的实现,“两山理论”为林业生态外部性的内部化提供了一个长期发展导向。因此,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同发展,无论基于生态需求还是经济激励,未来林业产业发展都将实现森林生态外部性和经济利益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发展林业产业是绿色发展根本途径。林业在绿色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各级林业和草原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强化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着力增加绿色资源,提高森林生态承载能力,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更好地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随着人民对生态环境和绿色优质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林业产业发展显现出巨大的资源潜力和市场优势,必将在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深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增强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供给能力,让人民群众更加便捷地享受生态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绿色优质林产品。比如,发展林业第三产业的森林生态标志产品产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组织实施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打造无重金属污染、无农药残留、无抗生素、无激素的“四无”产品。这项工程的实施,可让林区无数的优质林产品和大市场对接,让全社会都能够买到真正的、优质的、健康的森林生态食品,并可使小规模的优质林产品变为大规模的优势支柱产业。此外,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着力提高绿色优质林产品生产能力,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林业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主体作用,而且,对于山区来说,发展林业不仅能生产木材,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乡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在保持森林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林业产业,为林农开辟更多的增收致富渠道。林业产业具有种类多、涵盖面广、产业链长、就业量大和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链和生态供给体系。


林业因承担着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供给的重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乡村振兴战略也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结合我省实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乡村振兴。


第一,创新林业生产经营模式。强化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大力培育家庭林场、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林地合理流转,走龙头带动、集群发展、规模经营的道路。强化科技引领,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同时,注重完善合作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好地分享林业产业发展成果;鼓励股份所有制的经营方式,根据经营者的出资不同进行合理分配,促使生态林业经营活动能顺利开展。


第二,探索“绿色+扶贫的路子。以林农增收为根本,加快生态资源释放生态红利,有效推进精准扶贫。推进生态效益补偿、造林绿化补助、发展林下经济、林业科技下乡、林业合作组织带动等林业生态脱贫增收工程,守住绿水青山,增进民生福祉。通过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既能解决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又能增强了森林资源保护力量。通过提高造林和森林抚育补助标准,让林农在绿化美化、提升森林质量中实现脱贫致富。2019年,我省对生态公益林乔木林等每亩补助提高1元、达到23/亩,对天然商品乔木林每亩补助提高5元、达到20/亩,合计增加补偿资金1.25亿元。


第三,发展生态旅游休闲产业。林业第三产业是当前发展最快的产业,是最具活力的产业,也是能够让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的产业。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厚植于一些乡村的森林资源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进文旅公司进行林旅研学开发,推进森林旅游业不断创新发展,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带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致富”的发展之路。


第四,推进林业金融创新、林票制、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拓宽林农增收渠道。完善金融政策,让所有的森林经营者便捷地获得贴息贷款,就能够很快地培育起众多的特色资源。我省创新推出“福林贷”“金林贷”“惠林卡”“益林贷”“邮林贷”等“闽林通”系列普惠林业金融产品。2019年,累计发放贷款63.4亿元,受益农户近5.7万户。又如,林票制改革在三明市首次试行,采取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享、收益共赢的经营模式,实现了森林资源变成资产、股权变成股金、林农变成股东的三变,促进林业的高质量发展。三明市上里村有94.67公顷被划入重点生态区位的商品林被赎买,所获得收入有420万元,林农分配100万元,其余分配村集体用于支持发展生产、建设新村。


乡村因产业而活跃,产业因绿色而崛起,应正确处理好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林业高质量发展将持续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终助力我省乡村振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我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本文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项重大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