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草原生态价值 牧区发展前景广阔
作者:王辰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5日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别致的景观文化。如果把森林比作立体生态屏障,草原就是水平生态屏障。草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它有着独特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资源,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我国草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于多个省区2019年的GDP
地球上有870万种生物与人类共生并组成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一片草原就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载体。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院长董世魁教授介绍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乔木和灌木郁闭度小于10%的植被都定义为草原或草地。而树木和灌木郁闭度介于10%-40%之间的植被称为疏林草原或草地。草原、草地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40%。从专业的角度解释,草原是由草本植物和灌木为主的植被覆盖的土地。《草原法》将草原定义为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还草地。草原具有自然资源属性,发挥重要生态功能和价值。”
如今我们所说的草原的范畴已比较广泛,几乎涵盖所有长草的土地。
董世魁告诉记者,我国草原从东到西绵延4500余公里,覆盖着2/5的国土面积。草原也是我国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辽河和黑龙江等几大水系的发源地,黄河水量的80%、长江水量的30%,东北河流50%以上的水量都直接源自草原。草原还承担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这是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据估算,我国草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相当于全国排名第16位的江西省2019年的GDP,高于重庆、天津、内蒙古、广西、云南、山西等省区2019年的GDP。
加强草原保护建设或将大幅度提升我国草原畜牧业潜力
去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全国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名单,标志着我国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正式开启,我国草原保护与利用迎来新的里程碑。
董世魁说:“目前,我国的草原类保护地跨区保护机制尚未形成。据保护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三大保护区羌塘保护区、可可西里保护区、阿尔金山保护区之间存在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的多个生态廊道,现有的保护区设置完全按照行政边界来划分,并未充分考虑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应进一步整合三大保护区的相关规划,建立高寒草地保护区网络或联盟(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实现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
在草原牧区尤其是纯牧区,当地工业、服务业都比较落后,牧民的经济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于草原畜牧业,需要“靠畜吃饭、靠草吃饭”。在这种条件下,一方面,牧民有增收致富的愿望,牲畜养得越多越好;另一方面,草原超载将导致草场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放牧与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我国应建立以放牧系统单元为基础的应对草地产权和牧业政策变化的适应性放牧管理体系、以轮牧为主体的放牧管理制度和优化放牧强度。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的试验研究表明,草地植物地上现存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绵羊采食量与放牧强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轻度放牧条件下,不仅草地植物地上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最大,并且绵羊采食量也最大。”董世魁说。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牧区人民的生活自然离不开草原。
“草原是牧区社会发展的基础,具有‘四区叠加’(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大多位于边疆地区、众多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区、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的特点。我国1.1亿少数民族人口中,有70%以上集中生活在草原区。曾经全国268个牧业半牧业县中有152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占57%。”董世魁说,草原主要有草地畜牧业、生态旅游业、草原特色产业、草原文化产业、草原康养产业、草原碳汇产业等生产功能。若通过加强草原保护建设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我国草原畜牧业还有10-20倍的提升潜力。
草原生态修复国家在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约2400亿元开展草原保护修复工程。
“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防火防灾、草原监测预警、石漠化治理、草种基地建设等草原重点工程。‘十二五’以来,我国草原生态建设工程项目中央投资累计超过400亿元。退牧还草工程是我国草原生态建设的主体工程,该工程从2003年开始实施,到2018年中央已累计投入资金295.7亿元,工程的实施累计增产鲜草8.3亿吨,约为5个内蒙古草原的年产草量。”董世魁说,2010年10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民实施草原禁牧给予补助,对实施草畜平衡给予奖励,10年累计约1700亿元,是所有草原项目中投资最大的单项项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广大草原地区农牧民自觉保护草原、维护草原生态安全的积极性,也显著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减畜不减收目标。
目前,我国已出台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预计到2035年,通过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全国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基本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