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文明理念传播更远更深入
作者:李瑞农 中国环境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4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实践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的重大成果,更以实践检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理论品格和科学价值。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世界经济占比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4.8%,年均值30微克,历史性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过渡值,重污染天数减少53.6%,成为全球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上升至84.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至1.2%。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下降40%—45%的目标,2021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上升到25.5%,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人工林面积长期居世界首位。
在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长足进展和丰硕成果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理论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为深入学习和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权威的依据。
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其主体内容是“六个坚持”和“五大体系”。“六个坚持”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则为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除以上六个坚持外,还可以加上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观,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
在不断总结生态文明实践经验及其理论创新成果的基础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科学、系统、权威的阐释,其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即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关系,构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提供了权威依据。要增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的针对性、指导性。针对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保工作中面临的普遍性、突出性矛盾和问题,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对重大实践问题和重点工作难题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应用研究,突出实践性、针对性、指导性;做到分层分众、因人施教、有的放矢、精准传播;少一些一锅煮的“大锅菜”,多一些“私人订制”、入乡随俗的“特色菜”,入耳、入脑、入心。要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的大众化、通俗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高度凝练的理论体系,可以演绎成无数的事实、数据和个体案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大叙事,离不开对鲜活个体的聚焦展现。要不断挖掘、总结、提炼一批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案例、典型事迹和动人故事,推出一批让大家耳熟能详、记忆深刻的优秀新闻、文化、影视作品;语言表达通俗化、叙事方式故事化,“传”入千家万户,“播”到车间地头,“走”进人们心坎里。要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方式方法。创新传播方式手段,既有长篇巨著、理论文章,也有短小精悍、形象生动的文字、图片、视频,满足受众多视角、快节奏的阅读需求,让生态文明理念传播更远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