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者
作者:宋鑫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9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新时代强国之路,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特别是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在要求的战略高度,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节能)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积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一、坚持系统治理,着力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近年来,为改善生态环境,我国相继启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目前,我国成为世界上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真实反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作为我国专业从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正是这一伟大历程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贡献者。
中国节能在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只有坚持在“系统思维”上下功夫,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才能真正改变区域生态环境。在湖北咸宁嘉鱼县,中国节能针对当地水污染严重、矿山裸露、固废处置甚至城市私搭乱建等环境问题,按照“中医整体观”的系统方法,为当地提供“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对当地污染问题进行了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极大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同时激活了当地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就业增收,受到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好评。除湖北咸宁,中国节能还在贵州毕节、安徽巢湖、新疆塔里木河、贵州武陵山区等地成功打造了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国家重点示范工程,所及之处,区域生态环境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系统治理已势在必行。实施生态环境综合解决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清洁能源等多专业横向协同,也需要规划、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等全产业链纵向衔接,可谓横纵交叉、错综复杂,光整合一家企业内部全产业链资源还不够,还要搭建平台,聚合多元主体,做好协同推进。中国节能将在前期创新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及时提炼总结一批成熟模式和路径,下大力气在福建、云南、内蒙古、青海等地更多区域落地实施生态环境综合解决方案,为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坚持减碳降碳,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中国节能深刻认识全力服务“双碳”目标是节能环保央企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必须要做而且必须要做好的大事。面对新任务新要求,中国节能提出“2030年成为世界一流的碳达峰碳中和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愿景目标,积极构建了以节能与清洁供能、生态环保、生命健康为三大主业,绿色建筑、绿色新材料、绿色工程服务为三大业务以及强大战略支持能力的“3+3+1”的产业格局,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构建了“1+3+3”的“双碳”战略部署,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打造形成了新型综合能源服务、强化优势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化研究加强“双碳”智力标准供给、布局负碳前瞻型技术、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碳管理体系。并以此为抓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统筹基地化和规模化发展,着力开发区域综合能源供应、增量配电网等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布局储能、氢能等新兴业务,稳妥推进风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基地开发,持续强化低碳、零碳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深度参与国家和地方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指南,同时把做强做优做大节能环保主业与实现“双碳”目标紧密衔接,不断增加对减碳降碳的直接贡献度。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碳中和”冬奥会,所有场馆100%由清洁能源供电,全部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中国节能作为冬奥会绿电供应企业之一,为冬奥场馆及配套服务设施提供绿色电能超过1500万千瓦时。“绿色冬奥”是我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向全世界展示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决心和坚实步伐。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要加快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做好新能源、先进制造、大健康、节能环保等领域产业布局与规划。要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批“零碳”示范样板,形成以点带面效应。要加快建设国家重点研究平台,创设国家级实验室,促进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引导和支持大型企业开展多污染协同控制、低碳清洁化、煤炭高效清洁使用以及小型垃圾处理、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三、坚持节约集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既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科技竞争的战略选择,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全球大势所趋和竞争高地。
中国节能牢记“国之大者”,持续在节能环保领域深耕细作。作为南方区域供能先行者、北方清洁供暖探索者、中国零碳供能实践者,大力推动以“低品位可再生能源高效转化”“梯度利用”“多能互补”“集成优化”为特色的区域能源规模化应用,倾力打造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综合能源项目、贵阳未来方舟可再生集中供能项目、常州高铁新城智慧综合能源站等多个项目,清洁供能总规划面积超过1.6亿平方米,服务面积6400多万平方米,相比传统供能方式,全年节能量132万吉焦,折合标准煤13.4万吨。在执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青海新能源产业基地、张家口新能源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中,中国节能加大科技创新,实现科技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形成了“风电+生态保护”“风电+碳汇”“风电+产业扶贫”以及风储一体化等模式。截至目前,中国节能绿色电力装机容量1712.03万千瓦,发电量231.7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747.43万吨,节约标煤700.93万吨。中国节能启动实施了国内首批零碳示范建筑1.0项目,在原有绿色三星基础上进行零碳技术迭代升级,持续推进绿建产品的创新、升级与迭代,逐步实现了由一栋楼到一个园、再到一座城的发展路径,实现园区从低碳到零碳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从单纯的节能向低碳的转变,成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运营商。
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就要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推进生产领域能效提升,将节能技术装备攻关作为节约集约的关键举措。要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节能环保骨干企业加大前沿节能技术研究,推动新一代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可循环生产工艺装备等节能技术产品实现攻关突破。建立全国性、行业性节能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制定发布国家先进节能技术装备产品目录,重点遴选一批节能降耗潜力大、适用范围广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推广应用,推进各领域、全链条能效提升。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作用,鼓励扶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对研发节能环保技术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对研发或引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环节先进技术与装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或减少企业税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