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理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全民共建美丽中国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日期:2022-12-06    点击:

全民共建美丽中国

作者:王 郭红燕 发布时间:20221206

浙江省海宁市,水清岸绿好风光,市民看得见青山,闻得到花香。

杨立超摄

  山西省右玉县70多年前荒漠化形势极度严峻,风沙肆虐,地瘠人贫。新中国成立后,右玉人民争做“种树者”,先后在山梁沟壑间栽下上亿棵树木,将林木覆盖率从不足0.3%提高到现在的57%,创造了“不毛之地”变“塞外绿洲”的人类奇迹。

  斗转星移,沙海桑田。一座城、一片绿、一群人,筑起了右玉防风固沙的屏障,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更生动阐释了全民行动的力量。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共识基本形成,建设美丽中国日益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让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理念

  生态文化的核心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理念。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劝君莫打三春鸟”的朴素哲理被一代代中国人传颂,并散发着愈久弥新的人文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大局着眼,从长远入手,整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不断完善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形成了具有配套性和实操性的全民行动法治保障。另一方面,构建党领导下全民行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切实行动起来,构建起全民行动环境治理体系,也就形成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格局。

  在浙江省湖州市,这座具有近2300年建制史的江南古城,将每年815日设为“生态文明日”,制定市民生态文明公约,崇尚生态文明的情怀深深植入城市基因。

  在广东省深圳市,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自然,辨识植物、观蝶赏鸟、触摸自然脉络,学会与自然相处,“珍爱自然”的生态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萌芽。

  今日的中国,生态文明的氛围日益浓厚,公众环境责任意识普遍增强,生态环境素养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公众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

  推动绿色生活方式逐步深入人心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生活方式绿色化既能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能倒逼生产方式实现绿色转型。

  绿色生活并不是抽象的概念,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在意自己留下的“生态足迹”,选择成为“行动派”,积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厉行节约成为新风尚,在外就餐自觉“光盘”,爱惜粮食、适量点餐、剩饭打包成为文明习惯。

  绿色出行成为新常态,以公交、地铁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日出行量超过2亿人次,全国100余城市开展了绿色出行创建行动。

  垃圾分类融入日常生活,以上海市为代表的部分城镇居民上好垃圾分类“必修课”,做到生活垃圾“分得清、扔得准”,达标率大大提高。

  随手关灯关水、少用一张纸巾、夏季空调设置不低于26℃、点外卖不要一次性餐具、优先绿色购买、开通个人碳账户……这些都是“全民绿色行动”的缩影,而“绿色行动”正在点亮美丽中国。

  公众在“律己”中,规范自身环境行为,不断养成绿色生活方式。据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1年)》显示,受访者在“呵护自然生态”“减少污染产生”“节约资源能源”“选择低碳出行”等领域环境行为意愿和行为践行程度均较高,基本能够做到“知行合一”。

  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融入人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生态文明成为每个人身边的文明,仍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在辽宁盘锦,民间环保组织黑嘴鸥保护协会爱鸟、护鸟,30年坚守鸟类栖息地,创造了濒危鸟类黑嘴鸥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千余只增长到目前的1.5万余只的奇迹。在中华大地上,许许多多普通人化身为“环保守夜人”“生态卫士”“护豚使者”“环境捍卫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越来越多的公众行动起来,或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或是守护物种多样性,或是参与污染监督举报,用点滴的公益善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如今,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建设美丽中国正在转化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这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和行动主体问题,彰显了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的理念。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就能汇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要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要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推动者,推动绿色行动、绿色消费、监督参与、环境志愿服务等,共绘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画卷。

  (作者单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