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理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日期:2023-06-21    点击:

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作者:宋杨 发布时间:2023621

 

仲夏时节,避暑胜地莫干山竹海环绕、青山连绵,位于莫干山北麓的湖州市德清县仙潭村,又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精品民宿常常一房难求,但在过去,这里的村民却只能靠卖竹笋、加工毛竹挣点微薄收入。同样实现美丽蝶变的,还有农文融合的古村旅游目的地慈溪市双湖村、依靠生态产业致富的宁波市滕头村、从默默无闻到吸引众多外国游客的网红村杭州市浦阳镇尖湖村……而这些,都得益于浙江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实施了20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二十年间,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千万工程迭代升级,内涵不断丰富,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引领浙江乡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截至目前,浙江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森林覆盖率超过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5431元提高到20223756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这些数据也反映出,千万工程不仅是对农村人居环境的一种集中治理,更是一次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变革与重塑。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日前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张三营镇东风村调研时指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要认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因地制宜、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营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

千万工程虽始于自然禀赋较好、经济基础较强的浙江,但其本质是对新发展理念的践行,这也意味着其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意义,为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经验和示范。当前,要切实把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总结推广好、学习运用好,不断转化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思路办法和具体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农村环境整治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这8个字,就是重要的方法论。我国农村地域广袤、情况多样,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避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的基础设施,最终收效甚微甚至流于形式。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要立足自然禀赋、挖掘自身特色,避免千村一面,更不能搞形象工程,要留住村庄的韵味和乡愁,把乡村作为乡土文化和乡村记忆传承、延续的载体。

有了优美的生态环境,便可以顺势布局绿色产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浙江安吉,旅游业连续十多年呈两位数增长,再次证明良好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生态产业,进一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更为重要的是,乡村旅游等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人气与效益,还能够吸引大量人才回流,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中国。千万工程已为我们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我们要汲取其中的智慧与力量,坚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事做起,努力把广阔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