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改善在由量变到质变
记者:张焱 发布时间:2023年7月17日
近日,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利用视频监控系统,远程操作检测到一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雪鸡活动的画面。镜头中,一对藏雪鸡在高山裸岩和高山柏灌丛间穿梭觅食。藏雪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鸡形目雉科雪鸡属鸟类,是鸟类中垂直分布最高的一种,一般栖息在海拔3000米以上至6000米左右的森林上线至雪线之间的高山灌丛、苔原和裸岩地带。
同为保护动物,野猪最近却被调整出《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专家表示,野猪这个物种已不存在生存威胁,很多区域种群数量过高,符合调整基本原则。当然,将野猪调出名录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捕杀。野猪调出名录后,开展猎捕活动程序更加简便,但仍然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无论是藏雪鸡的“入画”还是野猪的“除名”,抑或在长江追逐跳跃的长江江豚、在黄柏塬公路上溜达的野生大熊猫,它们的命运都是我们国家近年来自然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缩影。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呈现出良好态势,一些濒危物种的野外种群数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一些物种甚至不再存在生存威胁。
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方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直大力推动生态保护,许多地方也在实践中摸索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肯定。2022年,“中国山水工程”获得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被评价为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态修复范例之一。而根据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2000年至2017年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过去时,也是进行时,更是未来时。来自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的消息显示,我们持续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预计到“十四五”末再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3000万亩以上。而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也必将在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下最终实现。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但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答好生态文明建设这道必答题,不仅是人人有责,也是人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