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运维管护不容忽视
作者:马运文 孟庆堂 发布时间:2023年7月26日
近期,笔者结合日常督导检查,对32处人工湿地运维管护情况开展调研。通过现场查看、调阅资料、取样监测、座谈交流,系统了解湿地运维管护情况,梳理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症结原因,研究提出破解路径办法。
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初步形成了覆盖重要排污口下游、支流入干流处、河流入湖口等关键区域的建设布局。从运行效果看,人工湿地作为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在城乡生活污水处理、改善区域流域水环境、水生态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调研也发现一些地方在人工湿地后期维护管理上还存在重建轻管、运行保障制度不健全、运行主体不明确、运行管护不专业、运行资金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有的人工湿地设施年久老化、超负荷运行以及运维管护不及时、不到位等,致使湿地水质净化功能严重退化,有的甚至已成为无生态服务功能的“一潭死水”,造成二次污染的突出问题。
应该说,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自然湿地类似的新型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投资少、缓冲容量大、工艺简单、组合多样化、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管理等特点,近年来在各地推广和发展较快。但是,由于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时间相对较短,缺乏长期运行维护的系统方法,对如何确保人工湿地的处理效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仍需加强研究探索。为此,笔者就加强人工湿地运维管护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明晰管理职责,完善运维机制。贯彻落实《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进一步明晰人工湿地定义范畴,厘清属地界线,明确管理部门和运行主体,分清管护权限和职责边界,完善日常运维管理制度。同时,探索建立对人工湿地净化功能和运维水平的考核奖惩机制,推动做好人工湿地的运维管理。
二要强化修复改造,全面提升功能。适时对辖区现有人工湿地开展现状评估,对功能退化或不能满足水质净化需求的,分批次进行修复改造。结合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生活污水控源截污、畜禽养殖污染排查整治、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等,强化部门协作、联防联控,强化源头治理,切实保障人工湿地进水水质满足负荷要求,出水水质满足受纳水体水质目标或再生水回用要求。
三要强化专业服务,推进科学管护。探索引入专业技术团队,系统研究制定人工湿地运维管护方案,建立健全常态化监测制度,定期对人工湿地进出水质和底泥进行检测。建立精准评估体系,对水生物生长状态和降解净化功能分析研判。明确日常运行养护、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监测与记录的技术要求,制定常见问题及建议措施清单,以专业化运维管理,确保湿地的有效运行、促进水生态系统功能提升。
四要创新运维模式,探索长效机制。人工湿地和其他污水处理设施一样,建成后的日常管护非常重要,主要包括植物补栽、固废清理、植物收割与处置、水位控制、填料更换等。要坚持“因地而异,综合开发,以地养地,一地一策”原则,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元化运维模式。对大中型湿地,探索城市管网、湿地等国有资产盘活包装融资新路径,寻求搭建利益回收平衡点;对小微湿地,探索运维和管护分割联包、双轮驱动模式;对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建尾水处理工程湿地,推行“厂地一体”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捆绑模式,最大限度保障人工湿地健康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