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绿色发展好声音,《绿动天府》节目值得借鉴
作者:苟渊 发布时间:2024年3月6日
春节前夕,一档名为《绿动天府》的电视访谈节目在四川引起较大反响。节目以“共赴绿水青山、纵览生态画卷、探寻绿色动能、展现绿色实践”为主旨,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电视台联合制作。每期节目以市(州)党委政府“一把手”为访谈对象,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要内容,受访嘉宾亮生态家底、晒产业宝贝、谈发展转型,讲述了一个个向绿而生、逐绿而行、循绿而美的绿色发展故事。
每期节目既是一次绿色发展的成效展示、一次明责履职的电视问政,也是一次共建美丽四川的全民倡导、一次城市形象绿色营销的有益尝试。综观其节目内容,大致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主题宏大,紧扣了发展与保护的结合点。无发展、不美丽,不绿色、勿发展,唯有绿色发展方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绿动天府》着眼于跳出生态环境宣教工作既有的“一亩三分地”,聚焦美丽四川建设的绿色发展篇章,着眼于为各市(州)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两山”转化路径探索搭建一个赛马比拼、各展所长的舞台,既展示了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效,又彰显了良好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赋能助跑。
二是落点细微,找准了社会公众的关注点。节目聚焦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身边污染治理、口袋公园建设、河湖水质提升等话题,从推窗见雪山、沿湖拍水鸟、产业促就业等大众视角切入,杜绝空洞的讲解说教,避免乏味的数字堆砌。
三是乘势借力,抓住了传播技术运用的融合点。节目依托生态环境系统宣传素材内容富矿,借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平台,打造优质宣传产品的高效协作生产链条。不仅充分运用了数字场景、特效合成、数字虚拟人等多项最新视频传媒技术,还在演播室设置了特色产品实物展示台、“城市分享官”站播区,多屏联动、多线互动,以技术融合添彩,以场景构建增色,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效果。
近年来,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立足实际,从宣传教育的形式内容、技术手段、机制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探索,涌现出一大批以提升生态环境意识、倡导全民参与为功能导向的宣传产品,为我国生态环保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随着机构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能职责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延展,既要抓保护又要促发展,要跻身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主战场。传统的宣教工作如何因应求变,成了各地生态环境宣教部门迫切待解的课题。《绿动天府》节目的热播,作为各地生态环境宣教部门循势而动、创新探索的一个缩影,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一是整合各方资源,搭建聚焦绿色发展的传播机制。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要服务好绿色发展,就要了解发展形势、掌握发展政策、汇集发展案例,整合一切有利于营造绿色发展氛围的资源。立足于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辩证逻辑,整合生态环境系统内部关乎发展的关键政策资源,整合关乎发展的横向部门和市州、区县、园区等纵向平台资源,整合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机构甚至自媒体集群等社会传播资源。拓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传统边界和格局视野,推动生态环境“小宣传”融入地方党委政府统筹抓总的营商环境培育、城市形象营销、产业经济推广等立体“大宣传”体系中,进而实现机制联动、资源融合、传播放量。
二是加强内容策划,有效满足发展主体的实际需求。首先要梳理主体需求。作为一个地区绿色发展的责任主体,地方党委政府需要的是塑造汇聚产业要素的城市形象和展示绿色发展成效的主流平台;作为产业经济的发展主体,园区和企业需要系统掌握发展政策、绿色技术、市场信息等。其次要坚持产品思维。宣传产品既要符合政策要求又要满足发展主体需求,要做到适销对路就必然离不开前期策划,包括对产品本身内部逻辑性、外部导向性、内容实用性、传播趋势性的预判,以及产品选题定位、组织形式、传播平台、技术工具运用等方面的分析。第三要强化实用功能。宣传产品要能够为发展主体解决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倘若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恐怕就谈不上传播力、影响力。
三是倡导全民行动,形成服务绿色发展的社会共识。我国生态环保事业早年是靠宣传起家的,开展社会倡导是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特点和优势所在。要做好绿色发展宣传工作,从形式上可考虑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开展形象推广行动,在“大宣传”机制下致力于发掘一座城市、一家企业的特色亮点和示范价值,培育塑造一批在绿色发展转型方面取得领先优势的生态城市、绿色工厂形象,帮助其有效形成绿色发展的内驱动力。二是开展志愿服务行动,依托生态环保公益组织,动员聚合生态环境系统业务骨干、社会专家主动作为,为企业绿色发展把脉问诊、解疑释惑、排忧纾困。三是开展舆论监督行动,调度主流媒体资源,对那些影响和阻碍绿色发展的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良现象进行监督批评,对那些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违法行为进行公开曝光,推动全社会积极踊跃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大潮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