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理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日期:2024-04-25    点击: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作者:钟寰平                  发布时间:2024年4月25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这为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西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加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超过3.2亿亩,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长江干流、黄河干流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汾渭平原2023年PM2.5浓度较2019年下降18.8%……近年来,西部地区各省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生态问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国土绿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取得重大成效,有力促进了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但同时也要看到,西部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尚未根本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充分发挥分区管控的源头预防基础性作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等生态环境“硬约束”,并将其落实到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加快提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精细化差异化管理水平。要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产业布局和结构升级,有效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切实筑牢生态安全根基、维护生态安全格局、守牢生态安全底线。

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重要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以汾渭平原、成渝地区、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为重点,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开展西部地区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积极推进受污染耕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有序推进治理与修复。

深入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有序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及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巩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发挥森林固碳效益。

新时代新征程,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是西部地区必须担好的重大使命和政治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推动西部地区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大美西部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