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理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日期:2024-07-09    点击:

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作者:曹海霞 赵秋运                         发布时间:2024年7月9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应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进一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源源不断挖掘“绿水青山”中蕴含的“金山银山”,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完善政策体系,推动绿色发展

  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因此,需要加快构建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生态产品交易模式、完善生态损害赔偿方式,构建政策支撑有力、市场机制活跃、产权责任清晰、监督赔偿严格的生态产品体系,推动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将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和服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离不开政策体系的有力支持。一是突出目标导向,加强顶层设计。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主体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制度设计统筹衔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导向功能。设计差异化分类政策,对森林、河流等纯公共性生态产品,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生态资源产权制度、生态产品财税支持、生态保护补偿等政策保障;对碳排放权和排污权等准公共性生态产品,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产品定价机制、绿色债券等政策规范;对生态农产品、旅游产品等经营性生态产品,优化生态产品认证推广体系、公众参与、绿色消费、绿色信贷等政策支持。二是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和补偿力度,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重点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创新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方式,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完善配套政策。不断扩大生态补偿范围和补偿机制。健全草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补偿机制,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完善水生态系统保护补偿机制,推动生态保护地区和生态受益地区互利共赢;完善生态用地保护补偿机制,实施生态用地的“占补平衡”政策。不断健全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与损害赔偿的执行和监督,提高破坏生态环境违法成本。三是健全产权制度,创新市场交易方式。针对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进一步明晰生态服务价值的产权,划清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开展产权明晰、界限分明、责任明确的确权登记颁证。创新市场交易方式,科学确定交易权益品种,引导生态资源向低污染、低消耗、高附加值行业和企业流转;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招投标、资源产权类、环境产权类等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不断扩大平台影响力和覆盖面;努力探索多元交易形式,如采取配额交易形式开展取水(排污)许可证交易、生态资源资产账户异地增减平衡等。

要素保障赋能,带动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让经营主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合理回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必须有财税、金融、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应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以要素保障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增值,使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被市场认可、生态价值充分显现、社会价值稳步提升。

  为此,一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直接股权等投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进入生态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二要增强绿色金融赋能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生态产业的倾斜支持。探索“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等模式,创新金融产品,拓展权益类、增信类信贷抵押物的范围,创新生态信用贷模式,不断拓宽绿色信贷渠道。三要保障生态产品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开辟生态产业重大项目用地报批绿色通道,将存量土地用于生态产业项目建设。四要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科技支撑。加强生态产品生产、调查、监测的数字化、智能化,加强大数据、AI技术、卫星遥感、自动监控、无人机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创新融合应用;完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和成果应用,推动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五要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人才队伍,支持高校设立生态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育一批懂技术、知生态、明方向的复合型人才,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畅通生态富民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大量生态产品走向市场,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要在维持生态系统可再生的前提下,升级传统生态产业,培育新兴生态产业,布局未来生态产业,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高影响力的生态产品。在此基础上,拓展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拓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实现路径,并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各类产业,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培育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近年来,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加快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和模式。如浙江安吉推动“以竹代塑”,引领低碳新生活,助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发展壮大绿色数据中心产业。我国生态产品总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各地区要素禀赋不同,需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找准自身比较优势,根据不同生态产品类别,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价值实现路径。一是打造高端农产品质量品牌,持续做优做强地方特色农业。依托不同自然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特色生态精品农业,打造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乡村生态产品公共品牌,规模化输出优质生态产品。二是深挖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创新文化、旅游与康养休闲融合发展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特色小镇,拓展当地人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三是进一步加大试点示范力度,激发地方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总结各地创新做法、典型经验和突出成效,加强宣传推广,共同打造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