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探索 >> 正文

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日期:2021-01-09    点击:

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2021年01月07日 07:22   来源:经济日报  

当好辐射带动高质量发展龙头

——访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

 本报记者 李治国

  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治责任,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上海在长江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成效如何?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

  记者:上海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寅:5年来,上海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重点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长江退捕禁捕、绿色发展示范、黄金水道功能提升等,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以问题整改为重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上海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6.3%,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启动推进100家化工企业调整搬迁和转型提升。

  推进长江退捕与禁捕实现“五个100%”。共核定并建档立卡长江渔船192艘,渔民194人,实现退捕渔船捕捞许可证100%回收,退捕渔船100%拆解,捕捞网具100%回收销毁,退捕渔民100%纳入社保,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实现100%就业,非法捕捞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持续推进崇明绿色发展。成立推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实施方案,目前实施方案中五大类25项指标中,12项进展超预期,13项指标进展符合预期,7大建设任务、30条具体举措和相关保障机制得到全面落实。

  大力推动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实现新跃升。持续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提升上海港对长江中转集装箱的服务品质。

  记者:上海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有哪些举措和经验?

  陈寅:举措方面,一是着力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坚持靠前指挥协调、一线推动落实。二是着力完善顶层设计,为落实长江大保护提供保障。三是着力压实工作责任,不断健全“盯紧、盯牢、盯到底”的工作机制,确保突出问题整改到位、按期销号。

  经验方面,构建“1+1+3+X”制度体系安排,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计划,着力实施优“化”、减煤、治柴、绿通、减硝、消重、净水、清水、清废、增绿、绿农11个专项行动。

  记者:上海对长江经济带未来发展有哪些思考?

  陈寅:未来,上海将继续肩负起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政治责任,紧扣“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加快攻坚,引领带动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

  示范引领生态绿色发展。继续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狠抓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继续抓好崇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努力把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的重要标志。

  辐射带动高质量发展。要强化功能,将上海打造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要优化服务,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创新、改革开放、金融中心等方面优势;要加强合作,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兄弟省市加强分工合作,提升长江经济带整体优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能力。


在实践中展现“窗口”担当

——访浙江省副省长陈奕君

本报记者 黄 平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重要论述,与“两山”理念内涵相通、一脉相承。近年来,浙江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近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副省长陈奕君。

  记者:浙江在“共抓大保护”方面有哪些可取之处?

  陈奕君:在“八八战略”和“两山”理念指引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将“共抓大保护”摆到压倒性位置加以谋划、部署和推进,已构建起“规划+方案+意见+重点突破行动”的政策体系和“年度要点+专项清单”的工作体系,压茬推进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特别是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立整立改、砸实重锤。2018年、2019年警示片涉及的14个问题中12个已完成整改,2020年涉及的9个问题也正在全力整改。2020年5月份,浙江“三线一单”经省委、省政府审议后发布实施,进一步强化环境资源紧约束,持续推动各地做好生态绿色的优选题。

  记者:扎实推进高水平美丽浙江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陈奕君:浙江进一步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初步实现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深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与林、水、气等“绿色指数”挂钩,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等八大绿色财政奖惩制度。深化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健全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推进环境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实施差别化电价、水价,推行土地、矿产资源、海域海岛有偿使用,探索排污权、用能权、水权交易制度。全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金额约占全国一半。

  首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出台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办法和省级标准,组建“两山”银行等生态产品金融平台,探索形成GDP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协同增长的评价考核体系。目前,湖州等7地入选生态环境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能方面有何举措?

  陈奕君:一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治水拆违倒逼、“小微企业园”引领,铁腕整治“低散乱”,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围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经济体系,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推进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三新经济”占全省GDP超四分之一,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3.3%。

  三是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放大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战略叠加效应。浙江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义新欧、义甬舟海陆双向通道纵深推进,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1年居全球第一。

  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

  记者:在新发展阶段,长江保护修复有何新模式、新途径、新机制?

  陈奕君:一是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全面剿灭劣Ⅴ类断面,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湖”。

  二是全域建设“无废城市”。统筹抓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深化工业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和危险废物“存量清零”,基本实现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

  三是全面打造“大花园”。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61%,城区绿化覆盖率近40%。聚焦新型城镇化,贯通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的节点枢纽,加快建设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新时代“五美”城镇,形成全域秀美的大花园格局。


浙江在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

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

  ——访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樊金龙

本报记者 薛海燕

  长江在江苏岸线总长433公里。作为长江下游重要省份,近年来,江苏坚持系统治理,把长江大保护的要求适用于省域全境,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推动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日前,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樊金龙。

  记者:江苏是如何系统推进长江生态系统修复治理的?

  樊金龙:长江是一个巨型生态系统,在保护治理上也必须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江苏重点抓了3个方面:一是制定了覆盖全省的“三线一单”管控体系,实行全省统一的环保、技术、安全标准,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和江苏实施细则,全省8.21%的陆域国土面积纳入了生态红线保护范围。二是推进流域协同治理。在省内建立水环境质量双向补偿机制,率先在全国以生态功能区为单位设立9家环境资源法庭,用最严密的法治全流域、跨区划守护母亲河。三是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坚持长江干流、保护区和其他相关水域协同推进,坚决落实“十年禁渔”任务。

  记者:江苏是如何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的?

  樊金龙:江苏的做法是扬长补短,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在扬长方面,主要是发挥江海河联运优势,成立省港口集团,持续推进全省港口航运一体化改革。一手抓通航能力建设,全力打造长江下游江海联运通道示范区;一手抓集约绿色安全智能发展,全方位整合沿江锚地、岸线、集装箱航线资源。在补短方面,重在突破跨江交通瓶颈制约。目前,全省已建成17座过江通道,在建6座过江通道,2020年就有沪苏通长江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等过江通道建成通车,极大地拉近了苏北、苏中和苏南的时空距离。

  同时,江苏还加快推进南沿江、北沿江等高铁项目的规划建设,使长江两岸真正成为沟通联系东西南北的“大动脉”。

  记者:江苏在推动沿江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樊金龙:沿江地区一直是江苏发展的重心,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江苏坚持源头治理,持续推进“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以极大的定力转方式、调结构。

  一方面,统筹沿江与沿海,推动生产力布局全面优化。制定实施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推动一批化工园区整体关停、创新转型,一批重大优质项目落户沿海和苏北地区。

  另一方面,统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依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南京江北新区,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着力打造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30个优势产业链。目前,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五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8%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3.2万家。


八百里皖江水清岸绿生态优

——访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

本报记者 白海星

  近年来,安徽省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全力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安徽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记者采访了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

  记者: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此安徽是如何认识的?

  邓向阳: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分别在3地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作为万里长江的重要一段,安徽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引领下,持续完善顶层设计,纵深推进以“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为主要内容的“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点对点”解决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点位问题,“面对面”系统排查整治“N”个自查问题,让八百里皖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记者: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方面,安徽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邓向阳:安徽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主要开展了3方面工作。

  “一把手”抓到底。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成立专项行动总指挥部和前线指挥部,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省党政负责同志每人包保1个市,从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等9个单位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建立省市县三级“点对点”“长对长”整改责任网。省委主要负责同志10次、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7次深入沿江市县,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明察暗访,走盲区、查死角、补漏洞,督促问题整改。

  “一张网”查到底。积极构建覆盖所有问题的监管网络,以国家警示片披露的点位问题为突破口,系统排查整治关联性、衍生性问题和其他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全河段、全天候、全链条摸排,先后5批共排查出问题1629个,真正做到所有问题大清理、大起底、大体检。比照国家做法,2019年、2020年两次对各市进行暗查、暗访、暗拍,形成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专题片,集中反映问题80个、76个。截至目前,1841个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1668个、完成率90.6%。

  “一清单”管到底。专门印发整改任务细化清单,制定下达“作战书”,将警示片反映的问题和“大起底”排查出的问题,逐一明确整改主体责任单位、整改监管责任单位、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每个问题不整改不收兵。2019年,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现场会在马鞍山举办,对安徽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责任编辑: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