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布时间:2021.03.22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 斯琴毕力格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自治区领导指示要从讲政治高度落实好党中央赋予的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中央、自治区领导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做好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发挥好支撑保障作用这篇大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区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问题并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自治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地下水超采问题取得明显进展,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通过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治水,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用水总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90亿立方米左右,2020年自治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25.36%、43.5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4,全社会用水效率显著提升,以用水量的微增长支撑了自治区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内蒙古要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就必须立足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着力破解水资源在支撑保障作用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目前来看,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与水资源禀赋条件还不相匹配,水资源保障水平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期待还有距离。要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瓶颈,必须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切实提高水安全保障程度。
坚持量水而行,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内蒙古水资源短缺,发展要以水资源为最大刚性约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我们必须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强化规划水资源论证,使人口规模、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相协调。要落实总量控制要求,加快推进河流、地下水水量分配,完善水资源管控指标体系,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设定上限。要严格取用水审批,对超过区域水资源可承载能力、不符合准入条件的新增取水,一律不予审批,对水资源超载地区取水许可实行限审限批,严控取水“增量”,坚决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要优化用水“存量”,进一步优化调整用水结构,农业用水要做“减法”,生态用水要做“加法”,要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到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好项目上来。深入实施取用水专项整治行动,对不合规取水口要按照“规范一批、整合一批、取缔一批”的原则,进行分类整治。推广农业“以电折水”计量方式,强化取用水计量监管。在把控住总量红线的基础上,探索开展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全面实施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取用水行为。
坚持节水优先,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破解水资源短缺局面,必须把节水作为战略性举措常抓不懈。要坚持节水优先,认真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加快建立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把节约用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加强节水评价工作,从严叫停节水评价未通过的项目。深挖各领域节水潜力,严格执行《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深化水价和水资源税改革,推进水权水市场建设,积极培育节水产业。推进水效领跑者行动,建设一批节水载体,年底前自治区本级机关和事业单位节水型单位建成率分别达到95%和45%以上,全区45%县域要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充分发挥节水厅际联席会议作用,集合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持续开展“节水内蒙古、我们在行动”大型节水系列宣传活动,发挥好节水志愿者、节水大使的作用,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使节水护水成为全民自觉行动,营造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
坚持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保护。把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水资源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支撑保障作用。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着力打造美丽河湖。以内蒙古西辽河流域、察汗淖尔流域、“一湖两海”和东居延海等重点区域水生态治理与修复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加强自治区水生态、水环境的保护。明确重点河流湖泊生态流量(水量)管控目标,统筹做好水利工程生态水量泄放工作,着力保障河流湖泊生态用水需求。加快建设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积极推进乌梁素海生态修复补水专用通道工程。充分利用凌水洪水资源,对“一湖两海”、泊江海和红碱淖等生态脆弱河湖实施人工补水,有效维持生态蓄水量和水域面积,使河道断流、湖泊萎缩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恢复向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持续开展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巩固33个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成效,完善地下水水位通报制度和预警制度,对于扣除降水影响后连续4个季度水位下降的超采区,实行“黄牌”预警;对于符合超采区划定条件的,重新划定为超采区。
强化空间调配,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集中力量谋划和建设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引调水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快推进引绰济辽、东台子水库等工程进度,推进引绰济辽二期工程、LXB供水工程和引嫩济锡等调水工程前期工作进度,着力破解自治区水资源空间不均衡的矛盾。加大再生水、疏干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快推进水权转让和交易,积极争取调增“87分水指标”,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