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探索 >> 正文

河北加速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发布日期:2021-05-20    点击:

河北加速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

作者:王铁军 发布时间:2021.05.19

 

  日前,河北省林草局与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河北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新增退化草原治理面积180万亩,草原退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73%以上;鼠、虫害生物防治比例得到显著提升。到2035年,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新增退化草原治理面积达到400万亩,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5%。到本世纪中叶,退化草原得到全面治理和修复,草原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奠定坚实基础,河北将采取多种措施加速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

  建立草原保护制度。县级人民政府制定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确保基本草原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积极推进草原工程区禁牧和返青期休牧及舍饲圈养,明确期限、方式,合理均衡利用草原资源。加强草原濒危物种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和迁移通道的保护,严格落实甘草、麻黄草等野生植物采集许可证制度。

  健全草原监管制度。强化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规范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繁育、利用审批与监管。加强草原执法,依法查处非法开垦、占用草原和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等行为,依法开展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健全草原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县、乡、村三级管护联动网络,保持护草员队伍稳定,对动态调整腾出的护草员岗位,优先为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不稳定户或边缘易致贫户提供就业岗位。

  持续推进退化草原修复治理。围绕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规划目标,持续巩固张家口坝上地区休耕种草180万亩,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支持优质储备饲草基地建设,促进草原生态修复与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编制河北省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科学选择重点修复区域进行集中规模修复治理,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开展围栏封育、补播改良、松土施肥、典型区域治理,推动形成健康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

  提升草原防灾减灾能力。利用3年时间对全省草原有害生物基本情况进行普查,科学区划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重点。不断完善草原火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草原火情监测预警和火灾防控。加强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强化业务培训和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有序推进草原绿色产业发展。对灌溉条件、土壤条件等较好的土地,开展乡土草种的繁育基地建设,选育适宜河北种植的乡土草品种,不断提高草种自给率。着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扩大节水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大力推广“草原+文化+旅游+体育”模式,打造一批旅居康养精品景区,不断培育壮大集体验观光、体育运动、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业。

  完善草原确权登记和承包经营制度,有序开展草原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推动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推进国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有序开展草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实现草原资源登记全覆盖。利用两年时间,有序开展草原面积、类型、生态状况等调查监测,建立草原资源信息数据库,科学设计草原统计指标。编制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总体规划,并纳入当地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合理确定国有草原有偿使用范围,探索创新国有草原所有者权益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索适合国有草场建设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