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探索 >> 正文

北京山区森林经营创新实践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发布日期:2021-05-27    点击:

北京山区森林经营创新实践

作者:陆元昌 王金增 刘宪钊 全锋 发布时间:2021年5月26日星期三


  北京山区森林正在从“绿起来”的单一树种人工林状态向“美起来”和“活起来”的近自然混交林方向发展。图为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

 

  北京山区森林步道与水源地保护经营结合的文化功能开发

 

  侧柏林下补植的栓皮栎生长良好,初步形成针阔混交格局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驿站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步道

 

 北京森林文化服务功能发展案例—西山森林音乐会

 

  从“绿起来”到“美起来”“活起来”,北京山区森林经营进入了新发展阶段。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就是以生态系统协力经营为新发展理念,以近自然经营为技术手段,以多功能森林为开发目标,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动物、微生物、限制性环境因子等四大子系统的全要素调控,并从森林建群、竞争生长、质量选择、近自然到恒续林全生命周期不同时点不同处理的创新性林业系统科学认识和系统工程设计。

  为继续推动北京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对山区林业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并于2017年启动了以强化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为主导的山区森林经营试点建设工作。山区森林经营试点建设工作实践上向着绿起来、美起来、活起来纵深发展,指导理论走过了从近自然化改造到健康经营和质量精准提升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技术进步道路。


  从绿起来到美起来活起来

  回顾北京山区造林绿化的历史,首先是艰苦奋斗的造林绿化史。新中国成立前后,北京全市仅有2.16万公顷(32万亩)残次林,森林覆盖率不足1.3%,基本都是荒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经过70多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绿化建设,在降雨少、石质山居多、土壤瘠薄等自然禀赋相对较差的地区,山区绿化造林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森林面积大幅增加,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5.8%。党的十八大以后,北京山区困难立地积极引入科技手段,针对小面积零星分布的各种山区困难立地、半干旱石质山地和前山平原过渡区的半干旱沙区开展绿化造林,累计完成荒山困难立地造林绿化20万亩;加上平原地区开展的第一轮和第二轮百万亩平原绿化工程,目前北京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4.4%,实现了绿起来的基本目标。

  随着向“美丽中国”目标的不断推进,北京森林除了承载着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空气净化等基本生态功能外,在“美起来”的方向上也有重要发展。森林游憩康养、休闲文娱、科普宣教等社会文化服务功能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市的人口密度大(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11人),北京森林建设的一个主要方向是发展森林的景观文化服务功能,包括建设和完善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国有林场及其他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步道、指示标识、科普展牌、游憩驿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在经营工作中增加观赏性、康养性、文娱性的花草绿植,满足广大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森林环境和文化需求,进一步提高森林对人居环境和景观美化的支持作用。

  继“绿起来”“美起来”之后是让森林“活起来”,即当前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创新发展。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应具有健康、稳定、高效的系统结构和功能表达,包括丰富的物种组成、持续的天然更新能力、完备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以及物质能量在系统内的生物循环流动机制等方面。2017年以来,北京山区设计和实施了以提高生态系统活力为特征的创新性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实验和示范,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发育规律,通过人与自然协同的综合经营处理,补充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短缺部分,加速森林生态系统发育进程,实现快速提高生态系统活力和服务功能的目标。所以,北京山区“十三五”期间对国家重点公益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建设工作,可以用“艰苦奋斗绿起来、精准提升美起来、系统经营活起来”这3个特征来总结表述。

  从近自然改造到健康经营和质量精准提升

  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市森林的主体目前还是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单一的人工林。林业建设者们在20年前就认识到,森林生态的建设必然是从单一结构的先锋群落到组成多样、结构丰富的稳定群落的发展过程。北京山区大量人工针叶纯林,会导致森林生物多样性不丰富、部分关键生态系统结构和机制欠缺,生长缓慢,部分进程缓慢甚至处于停滞、退化状态。

  近20年来,北京市森林经营在技术上经历了从分类经营、近自然化改造到健康经营和质量精准提升的过程,北京市山区森林培育已由过去需要解决数量不足问题,转为需要解决质量和效能不高的问题。进入21世纪后北京林业开始了近自然经营的探索,并将其确立为北京林业的主体方向努力了10年。随着理论技术的发展进步,2010年开始提出以森林整体健康稳定状态为目标的健康经营技术,并持续了近10年的努力。

  自2016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要求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近自然经营、森林健康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整合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经营思想和技术方法,以北京山区重点公益林为对象,先期开展山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林建设,北京的森林经营实现了从早期的分类经营、科学有效的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突出整体稳定和服务功能的健康经营,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整合性森林生态系统协力经营的技术进步。


  山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初见成效

  自2017年在延庆、密云、怀柔、门头沟等地区开展重点公益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抚育经营试点工作以来,北京市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工作模式,通过整体规划、试点施工设计、技术培训、现地指导等多层次一体化的建设模式,组建科技支撑团队实行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首先是应用适合基层林业实际的理论和技术逐步推广,截至2021年初,山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营示范林建设已经扩大到7个区,涉及115个小班共1754公顷的建设面积;今年将大幅度增加示范林建设规模,计划增加到30个核心技术示范区,以继续推广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精准提升的作业范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系统性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示范区的森林质量已得到明显提升。

  以山区大量存在的侧柏和油松人工林为例,根据2020年生长季结束时对部分作业和对照样地2-3年的初步观测结果,自2017年开始实施以近自然混交林为目标林相的精细化综合抚育措施以来,显著改善了林内少数优势木目标树的生长,加速了林分结构差异化发展速度;目标树抚育增加的林内光照显著促进了下层天然植被生长,推动物种多样性发展(作业样地树种多样性指数为0.42,对照为0.29);通过应用林内促进栓皮栎等生态关键种形成的特殊技术,快速形成了人工针叶林的生态伴生物种层(林分径级结构开始出现倒“J”形分布的混交林结构趋势),使林分层次结构得以改善。最后,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启动了油松、侧柏人工林的土壤肥力和水源涵养等基础森林生态功能的发育机制,为提高山区森林综合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了基础性支持。

  为进一步验证森林经营对改进生态文化服务功能的综合效果,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森林经营科技支撑团队于2020年末策划了一个以典型森林经营类型为监测副总体的分层-不等概-典型选样三级抽样的创新性森林动态和经营效果监测技术体系,并于2021年开始投入实施。这一体系将为北京山区森林在绿起来、美起来、活起来的发展层次上提供更多科学信息,支持山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林建设持续改进执行,实现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建设绿水青山、通过森林多功能开发实现金山银山、通过近自然经营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现代林业模式。

  

  作者简介

  陆元昌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王金增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生态修复处处长

  刘宪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全 北京中林联林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森林经营事务所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