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探索 >> 正文

深化林长制改革 保障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发布日期:2021-08-20    点击:

深化林长制改革 保障高质量发展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一周年之际

作者:刘倩玮 章崇志 陈瑶 发布时间:2021820

  2020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对落实林长制作出重要指示。

  一年来,安徽省林长制改革坚持“五绿”并进,不断在“林”字上精准发力,在“长”字上履职尽责,在“制”字上探索创新,形成了一套富有安徽特色的改革推进和保障体系。

  今年5月,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安徽省林长制条例》,这是全国首部省级林长制法规;721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作为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安徽一直在探索林长制改革的创新与深化。

  压实林长责任 破解发展难题

  在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孙岗村罗洼千亩栗茶混交林基地,沿着宽阔的水泥路盘山而上,行至高处俯瞰,千亩栗茶混交林映入眼帘。

  “过去这里道路泥泞,交通闭塞,严重影响林区发展。多亏了林长制,这条路不仅修了起来,还形成了一条生态长廊。”南谯区林业局总工程师王新洋介绍,林长制实施以来,这里打造了一条20多公里长的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解决了林产品运不出去,山区林农出行难、发展慢的问题。

  因林长制改革而兴的还有滁州市凤阳县凤凰山公园。凤阳县石英岩矿产资源丰富,多年前由于粗放式开采,造成很多山体千疮百孔,凤凰山就是其中的废弃采坑。

  为加强矿山治理,凤阳县成立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县、镇、村三级林长和林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人通过义务植树、林长调研、责任区巡查、林长联席会议等形式积极履职,逐步把凤凰山建设成了集生态旅游、踏青休憩、体育运动等于一体的城市后花园。

  安徽省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实施意见明确,实施林长制要坚持党委领导,健全完善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湿地、草原等资源目标责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各级林长按照《安徽省林长制条例》规定的职责,加强领导,认真履职,强化工作措施,统筹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林长制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

  “林长制改革压实了各级林长的职责,解决了一些积年难题,调动了各方面力量聚力林业发展。”安徽省林业局局长牛向阳说,2020年以来,安徽省各级林长聚力林业发展难题,市级总林长签发总林长令11份,市县级林长办发放林长重点工作提示单、交办单和督办单等12368份。省市县林长制监督电话共受理举报事项736件、办结率99%

  “用绿”“活绿”并进 激发林业活力

  在凤阳县小岗村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大片桃园望不到边际,国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国燕正把打包好的黄桃搬上车。

  “林长制对我们帮助很大。”李国燕说,凤阳县政府出台了“6644”奖补政策,即每亩地补贴2000元,分4年发放,第一、二年600元,第三、四年400元。

以产业化“用绿”,以市场化“活绿”,凤阳县先后举办了小岗村“岗上花开”万人赏花游、“十里桃花总铺行,五色林果促振兴”“东陵赏桃花,旅游促振兴”等桃花旅游节活动。

  目前全县拥有林业专业合作社108家、家庭林场64家、林业大户545个,发展林下经济21.2万亩。

  除了凤阳县,南谯区也坚持市场主体带动“用绿”“活绿”,坚持“向林地要产出、向空间要效益”。

  “我家100亩林地都种上了麻栎,由合作社收购,过去收入只有四五万元,现在有10万元左右了。昌春木炭专业合作社木炭切炭加工工人张正峰笑着说。

  作为国家级重点林业企业,昌春木炭专业合作社经营麻栎人工林30万亩,兴建木炭加工厂,年产菊花炭、黑炭5万吨,成为国内木炭产业的领军企业。我们通过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的模式,收购林农产品,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有效促进林农增收。合作社理事长杜昌春说。

  在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中,安徽省实施林业产业提升行动,引导建设省级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园区,加快形成皖北木质产品综合利用、皖东特色经济林、皖中苗木花卉、皖西油茶、皖南生态旅游等林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新业态,着力打造全省木竹加工、特色经济林、生态旅游3个千亿元产业,木本油料和苗木花卉2个超500亿元产业。

  实施“五大森林行动” 提升改革成效

  小岗村被称为我国农村改革发源地。2017年,凤阳县专门制定了《小岗村三年大提升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林业部门把植树造林与创建美丽乡村、森林村庄、旅游建设等结合起来,实施现代林业示范区引领建设、特色经济林建设、生态长廊提质增效建设、村庄绿化建设四大工程。全村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不到10%提升到现在的35.6%,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森林村庄称号。

  造林护绿不仅营造了绿色家园,更让百姓端起了“生态饭碗”。

  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村民杨习伦过去住在半山腰,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砍树卖材挣点微薄收入。如今他当上了生态护林员,开了农家乐,还种植了天麻、重楼等中药材,一年收入能有七八万元。

  “砍树人”变“护树人”,大湾村转变以砍伐树木、采挖野生植物售卖为主的“靠山吃山”模式,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大力发展茶叶、毛竹等产业,结合大湾十里漂流、十二檀古树群等优势林业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2020年大湾村带动贫困人口15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元。

  安徽不断完善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协同推进机制,在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中实施平安森林、健康森林、碳汇森林、金银森林、活力森林“五大森林行动”,力争到2025年,林业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林业碳汇能力进一步增强,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森林覆盖率超过31%,森林蓄积量达到2.9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超过53%,林业总产值超过7000亿元。

  “安徽省将持续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不断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把林长制改革打造成安徽的改革名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品牌。”牛向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