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百善再生资源产业园——
破解低值可回收物“无处可去”困局
记者:张金梦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3日
北再生集团再生资源产业园
生活垃圾分类驿站
哪些品类废弃物属于可回收物?您家的可回收物去哪了?
今年3月,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可回收物指导目录(2021年版)》,首次公布了可回收物指导目录,明确可回收物清单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80多项。
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废金属、旧报纸书籍等回收价值较高品类回收利用率高外,玻璃、旧衣物等低价值可回收物仍无处可去,成为回收体系建设的“拦路虎”。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北京市再生资源利用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再生集团”)再生资源产业园正为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难的困局探索新出路。
“产业园是北京市为数不多的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园区,通过构建‘点、站、场、交易’可回收物回收体系,从可回收物产生的源头实现高低值可回收物应收尽收,破解低价值可回收物‘无处可去’的困局,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有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建国说。
据产业园副总经理吴昭丽介绍,该产业园由北再生集团于今年3月启动建设,项目投资3000万元,预计将于今年10月正式投产运行。
走进产业园,宽阔整洁、绿植环绕,4个占地面积共2600平方米的生活垃圾处理车间映入眼帘,4台生活垃圾收运车辆整齐排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产业园占地总面积为25亩,其中,4个车间为生活垃圾处理车间,主要用于生活垃圾分拣、打包;除此之外,产业园内还建有16个库房,用于临时存储已经分拣处理好的可回收物。“细化分类、打包压块后的可回收物,最终会被统一运送到对应的厂家进行资源再利用。”吴昭丽说。
相关材料显示,目前,北京市每户每天产生的1.5kg可回收物中,有27%是废玻璃、废木头、泡沫塑料等低价值可回收物。因利润空间有限、回收难度较大、市场无序化经营等原因,其一直面临着回收难题。
不仅如此,“可回收物价值低,若体量还小,企业回收成本会非常高。比如一些玻璃制品,本身重量大,回收的经济效益还不如塑料制品,转运过程中也不安全。”宋建国表示,也正因此,回收低价值可回收物变得很“鸡肋”。
记者了解到,“不受待见”的低价值可回收物往往会被视作一般生活垃圾,实行卫生填满、焚烧,这无疑为垃圾减量加压,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而产业园的建设初衷就在于实现低价值和高价值可回收物的全面回收,实现北京市生活垃圾资源利用最大化。
在产业园西南角,5个长6—8米不等,宽3米、高2.5米的的蓝绿色集装箱整齐地矗立着,集装箱正面醒目位置分别印有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字样,干净整洁的外观与园区内的绿树、草地,以及新建的水泥马路融为一体,让人仿佛忘记了自己正置身于一个专门存储、处理可回收物的产业园。这就是北再生集团再生资源产业园推出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
吴昭丽介绍,为谋求北京各区生活垃圾的精细化分类回收,未来2—3年内,北再生集团计划在北京市全域布局数千个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引导市民提高垃圾分类整洁度与精细度,规范可回收物收集投放。
“待正式运行后,处理生活垃圾能力将达到12万—16万吨/年,将有效助力北京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吴昭丽说。
采访中,宋建国建议,未来,可回收物投放点的布局和建设,应纳入政府部门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中。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制定低附加值再生资源回收品种参考目录,编制回收站(点)、分拣(交易)中心设施设置参考规范。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加强运行分析,动态掌握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量、回收品种、利用处置去向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