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色革命”到“绿色发展”
记者:孙萍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7日
习近平总书记到榆林考察调研,第一站去看“煤”。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坐落于毛乌素旁、秃尾河畔,习近平总书记乘车前往。沿途,荒漠里的绿、绿色里的村、原野上的塔罐,总书记透过车窗看了又看:“我当年在延川插队的时候,榆林是全陕西最穷的地方……后来一经发现了能源,并且有能力开采、发展能源产业,完全不同了。这也就是不到半个世纪的光景,榆林繁荣起来了。”
榆林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榆林地区发现一个大煤田》,20世纪80年代,当这则消息登上人民日报头版时,对于拉开改革开放帷幕的中国来说,能源资源的需求正与日俱增。凿开混沌得“乌金”,像血液一样,榆林的煤源源不断被运往大江南北,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当地群众迅速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榆林也从“黑色革命”到“绿色发展”发生嬗变。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煤作为主体能源是必要的,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在过去粗放式发展模式下,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但也产生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后果。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摒弃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快构建绿色生产体系,用绿色倒逼升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把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质量和效率提升上来。
煤炭产业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这样才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与时偕行,“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煤电由限制发展、减量发展到转型发展,大有前途,必须找准发展的路径。如榆林的传统能源企业积极探索谋划新的产品路线,生产医用骨钉、缝合线,餐具、购物袋等可降解产品。这些都是企业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各种化工产品全产业链生产的成果,为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们要聚焦国家能源安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坚持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抓好煤炭生产、能源利用和有序减量替代;加快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科学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遏制现有产能无序扩张,抓好石化等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扩大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把绿色理念广泛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亘古不变的追求。忆往昔,榆林从“黑色革命”到“绿色发展”,从“农”到“工”大踏步转型,为国家能源发展、产业发展,为工业化进程,立下了功劳。看今朝,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明方向、找方法、增动力,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干劲,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