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库布其到那曲,科技绘就绿水青山长卷
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开幕
记者:马爱平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9日
9月27日—29日,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七星湖召开。
库布其治沙的核心技术,在6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中绘就了“绿水青山”的长卷,并有望成为全球应对荒漠化危机的金钥匙。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为论坛开幕式发来的致辞中表示:“我们大力推广防沙治沙先进实用技术,发展特色产业。沙区是国家生态脆弱区、贫困人口的重点分布区,也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荒漠化防治技术和光伏等新能源技术,发展沙区特色富民产业,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沙区生态环境改善和脱贫攻坚,也为沙区绿色低碳发展开辟了新模式。”
库布其,是治沙科技的“宝葫芦”
“库布其,是治沙科技的‘宝葫芦’。”在库布其沙漠的沙峰绿谷,看到库布其治沙采用风向数据法植树技术有效遏制了流动沙丘,非盟大使纳祖明连连叹道,“库布其治沙改变了荒漠地区小气候,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显著,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作为中国荒漠化防治的典范,库布其治沙人坚持‘公益治沙和产业治沙’并举,探索出‘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和社会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的治沙模式,修复绿化沙漠969万亩,林草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3%以上,区域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碳汇能力显著提升,带动周边10余万农牧民脱贫致富,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叠加。”在论坛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技协会主席万钢在视频致辞中指出。
此次论坛专门设立了碳中和与科技创新的高级别会议,深入探讨新能源科技与荒漠治理。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治沙看似是件平常事,其实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尤其需要科学创新。实践证明,没有新技术、新机制,无法取得库布其治沙成就。创新起到了杠杆撬动、催化哺育、平台支撑作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治沙一天不止,创新一日不停。
科技植树,结束那曲“无树”历史
近年来,库布其治沙经验模式先后走进了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甘肃腾格里沙漠,还走上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实施科技植树攻关,破解了高寒高海拔植树难题。
万钢指出,自2016年开始,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亿利集团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联合研究,针对4500米以上高原高寒地区植树和绿化的世界难题,通过长期观察和深入研究在高原暖湿化背景下的土壤积温和含水量的变化,科学地选择和驯化可种植的树种与植被资源,攻克天寒、土薄、风大、辐射强、温差大5大技术难题,越冬成活率达到75%,并将培育的幼树种植到城市公园、政府大院、养老院和儿童福利园以及街道两边,结束了西藏那曲“史上无树”的历史。
经过5个寒冬艰苦卓绝的科技攻关和实验,项目科研人员培育了8个先锋高抗树种,累计栽植40多万株,目前苗木保有量30多万株,那曲城镇出现了令人欣喜的“科技林”。
“库布其所培育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科技植树’的经验在西藏那曲等地成功推广,实现了高寒高海拔植树技术研发与绿化示范,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又一件宝贵财富。”万钢说。
据了解,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07年创办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国环境署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联合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和亿利公益基金会承办。论坛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交流防沙治沙经验的重要平台,是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窗口,是推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