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吴忠市带着生态“金名片”迈向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8日
吴忠黄河楼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立区战略,聚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生态文明示范效应不断深入,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吴忠市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吴忠市一张靓丽名片。
收官“十三五”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国第二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组织实施了清水沟、南干沟、吴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等一系列水污染治理工程,入黄排水沟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Ⅳ类以上,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坚持“六废联治”,打好“净土保卫战”。出台《吴忠市推进净土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金积工业园区、青铜峡工业园区、太阳山开发区、盐池工业园区、同心工业园区固废填埋场全部建成投运,降低了工业固废带来的环境安全隐患。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全市工业危废及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坚持转型升级,构建绿色生态经济体系。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行动,大力发展健康食品、装备制造、现代纺织和新能源、新材料等“3+X”主导产业。“十三五”期间,累计淘汰造纸、电石等落后产能354.91万吨,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3.4%,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27.8%、26.7%。
坚持共治共享,打造绿色生态建设体系。“十三五”以来,吴忠市大力实施平原绿网提升、生态廊道建设等重点工程,共完成营造林面积156.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7.5%,修复退化草原面积35.7万亩,全市草原植被覆盖度为54%,成为自治区首个“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加大黄河两岸国土绿化力度,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312.9平方公里,全市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近年来,吴忠市实施“五个坚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吴忠市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
坚持“四尘同治”,打好“蓝天保卫战”。累计完成治理项目382个,淘汰燃煤锅炉803台3415.82蒸吨。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全部完成了超低排放或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基本完成2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除尘脱硫脱硝改造,按区域达到排放标准。实施吴忠市环境空气质量网格及生态数据平台项目,全市大气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2020年,吴忠市全年优良天数为307天,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6.6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12.19%。
坚持“五水共治”,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入黄排水沟综合整治等9大行动,过境黄河湿地保护面积达4万余亩,9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全市5个工业园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置。获批全
展望“十四五”
绘制美丽生态画卷
2020年,吴忠市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成为宁夏首个入选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的城市,这是生态环境领域的国家级认证,也是吴忠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最好见证。
获此殊荣以来,吴忠市步履不停,力度不减,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这条主线,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动工业企业排污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发展绿色化,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协同治理,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吴忠市以二氧化碳排放尽早尽快达峰为着力点,切实推进碳排放强度下降。将碳排放达峰与空气质量达标协同治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与氮氧化物协同治理,实现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协同解决复合型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加强PM2.5和O3、碳和霾两个协同控制,重点控制烟粉尘、NOX和VOCs污染物排放,落实区域联防联控。突出精准治污,以“一行一策”管理为主要导向,实施综合整治。
综合治理,抓好水污染防治。以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创新体制机制,一河一策精准施治,持续巩固提升入黄排水沟水质;推进各类排污口整治,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扩大农村污水治理覆盖面,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
系统治理,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健全土壤监测网络体系和法规标准体系,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风险管控,统筹推进土壤“六废”联治,综合防治土壤污染。深入治理危险废物,完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转移管理等制度,确保危险废物100%安全处置。全面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治,实施重点工业行业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全过程监管。
深度治理,抓好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三线一单”管控单元有效落地,用“线”管住空间布局,用“单”规范发展行为。围绕推动高耗水、高污染、高风险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产业体系,提高绿色发展指数。加快启动非电非钢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有组织排放全面达标、无组织排放有效管控、全过程精细化监管深度治理。以新型城镇化为重点,实现节能、节水低碳发展。
吴忠市生态环境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