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探索 >> 正文

保护与发展:琼岛雨林新生记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日期:2021-10-19    点击:

保护与发展:琼岛雨林新生记

作者:雷欢 发布时间:20211019

吊罗山红河谷

吊罗山原始雨林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管辖的斧头岭下的苗村风光 卢刚摄

 黎母山原始森林

 海南长臂猿

  我国热带雨林资源稀缺,不足世界热带雨林总面积的2‰,其中主要集中在海南岛。海南岛中部地区拥有亚洲热带雨林和世界季风常绿阔叶林交错带上唯一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拥有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是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岛屿型热带雨林,生态价值弥足珍贵。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研究设立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同年6月,海南成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深入开展保护与修复工作。近3年,是海南热带雨林保护发展成效最显著的时期。3年来,海南热带雨林资源博物馆资源越来越丰富,雨林风光重获新生,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身份出炉,生态搬迁为老百姓搬来了新生活……这些变化背后是海南变革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决心,是海南勇于推进改革与创新的担当,是海南守护美丽家园的韧劲。

  旗舰物种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清晨,海南长臂猿悠扬的啼声,唤醒了热带雨林。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是反映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标志。海南长臂猿对生存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只有在健康状况较好的原始雨林中才能生存,在林种单一的人工林、遭受严重破坏的次生林里都不能生存,因此海南长臂猿的种群状况直接反映了其栖息范围内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海南长臂猿曾广泛分布于海南岛的热带雨林中,近代以来,随着热带雨林的急剧减少和破碎化,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不足10只,分布在霸王岭片区的斧头岭等局部区域,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自从开展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工作以来,海南为突出国家代表性,强化对热带雨林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建立保护研究长效机制,依托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设立了国家林草局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建立了“海南长臂猿保护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在国内外相关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据统计,2021年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从20世纪70年代的2个种群不足10只恢复到了535只。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判断,在全球20种长臂猿中,海南长臂猿是唯一能保持种群缓慢增长的物种。这也充分证明了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有利于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恢复,有利于海南热带雨林的系统修复,有利于海南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为绿水青山计算出了“身价”

  绿水青山价值几何?如何计算?开展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后,如今这里生态也有了自己的身价,这也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的具体实践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所谓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一定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的产品与服务价值总和,是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其经济价值总量。GEP是由物质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三部分组成,一般以年度为核算时间单元。

  926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发布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成果。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也成为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公园范围的GEP核算,首个发布GEP核算成果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经核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2019年度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2045.13亿元,单位面积GEP为每平方公里0.46亿元。其中,物质产品价值为48.50亿元,占GEP总量的2.37%;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为1688.91亿元,占82.58%,调节服务以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洪水调蓄和空气净化等价值为主;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为307.72亿元,占15.05%,文化服务以休闲旅游和景观价值为主。

  “海南率先开展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工作,用科学数据体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通过分析GEP核算结果,能够反映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价值变化情况,评估生态产品价值,有助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以及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提供科学依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探索出保护与发展的“海南路径”

  在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新征程上,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着如何妥善解决生态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如何让老百姓搬迁搬出生活新面貌,提高村民们的经济收入?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有关负责人分享了“海南方案”:

  建立社区共建共管机制。在省级层面成立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社区协调省级委员会,由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各分局牵头成立9个区域性的市县级社区协调委员会,9个市县领导、乡镇干部、村委会主任分别参加相应区域的委员会,共同协调解决资源保护和社区发展问题,积极引导正确处理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关系,回应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的合理诉求,妥善解决生态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构建好国家公园与社区协同保护发展的新模式。

  实施生态搬迁,实现国家公园与社区居民的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三生互促、三生转变”。根据《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方案〉的通知》要求,2020年底前完成白沙县3个自然村共118498人的整体搬迁,通过土地置换、支持发展农业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有效地解决了搬迁土地处置难题,初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生态搬迁目标。

  探索“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路径,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地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腹地的昌江县王下乡依托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和黎族特色文化优势,积极探索“两山”理论,推动全乡“拔穷根”“摘穷帽”。2020年全乡总收入达4740万元,比2015年增长78.7%;人均可支配收入1.46万元,比2015年增长180.8%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村镇,贫困山区实现向中国第一黎乡的历史蝶变,形成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值得一提的还有,建立部省协同机制,设立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构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监测数据库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开展自然教育课堂活动传播国家公园理念……这些硬核举措,都彰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始终秉持着的理念和情怀: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为当代人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

  (本版图片由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