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北山林场: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记者:霍兴华 张历敏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2日
北山林场绿涛云海
北山林场神龙潭瀑布
北山林场青海云杉播种苗基地
北山林场“擎天一柱”冬景
互助县达坂山十二盘秋日美景
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部有一片一望无际的林海,那就是北山林场。
北山林场始建于1956年10月,长期以来林场以采伐经营为主。1998年10月,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后,林场及时停止了森林资源采伐和一切与木材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进入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的新阶段。几代林场人由“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护林人”,将一个残败不堪的次生林区改造成林相整齐、林木葱茏、植被蓊蔚、林分组成合理、生机盎然的大美林海,成为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保护为先,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北山林场地处祁连山东端,大通河中下游,祁连山支脉冷龙岭南域,林区经营总面积11.27万公顷,占县域总面积的32.9%,其中林地面积10.05万多公顷。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为5.02万多公顷,天保林管护面积为9.71万多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480.4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8.95%。
北山林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最重要的地区之一。林区内分布的植物群系达30余个,目前已定名的高等植物1209种,隶属115科443属。林区有药用植物62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1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1种;林区内有野生动物19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6种,青海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1种。
北山林区是黄河上游水源涵养林区,2004年被青海省区划界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在调节我国北方水分平衡、水资源供给及水土保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同时林区是黄河上游天然的绿色生态屏障和生物基因库,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天保工程实施之前,林场的森林经营以采伐经营为主,长期的森林采伐、森林火灾等原因导致林区资源破坏严重,林分质量下降,林区生态环境恶化,群众生活贫困。1998年天保工程的启动,为林区的资源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政策性机遇。林场坚持生态立场,从采伐利用向保护培育转型发展。根据工程需要,建立新的管理体制,按照“生态立省”理念和“资源开发可持续”的要求,建立了森林防火、防盗、防病虫害为主的林业“三防”体系,成立了以场长为组长,主管副场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天然林保护工程领导小组。根据林区农林牧交错、人口密集,公路、林道四通八达,森林管护难度大的现状,设立了2个营林区、8个天然林保护工作站和24个护林点。将9.71万公顷的天保管护区划定成524个管护责任区,把招聘的护林人员充实到各护林站点,将责任区落实到人头进行管护,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森林管护网络体系。组建森林管护队、森林消防专业队、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三队合一”的森林防护专业队。按照“专兼职护林相结合、全面巡山检查与重点区域动态监控相结合、宣传教育与打击处理相结合”的管护办法,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站长全面负责,护林员分片包干,村社干部密切配合,护林防火办公室、林政人员督促检查”的管理体系,构建了以营林区为基础、天保站为骨架、护林员为脉络的天保管护网,为天保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护林防火工作是北山林场的核心工作。为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林场联合两乡镇及林区各单位组建了北山林区护林防火委员会,林区实行全年防火。每年10月组织召开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和甘青“两省三县一区”护林防火联防会议。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注重抓宣传,通过召开会议、张贴通告、悬挂横幅、防火标语、设立大型宣传牌、发放防火宣传物品、宣传车流动宣传、微信短信公众号发布信息、LED电子显示屏循环滚动播放、路边举牌提醒、中小学开展主题班会等宣传形式,提高林区群众防火意识。为有效减轻林场巡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从2013年开始至今,累计投资754.71万元,实施了森林“三防”智能管控项目,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森林综合预警中心,布控智能高清摄像头14处,监控面积达94.69万亩,对北山林区火灾易发区、人为活动密集区等重点区域实现了24小时实时动态监控全覆盖。功夫不负有心人,林区实现了连续2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的好成绩。
林业有害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灾害之一。2010年林场成立了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林场检疫员认真开展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加强了对两个省级林业检查站的管理工作,狠抓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源头检疫,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步向防治专业化、监测专业化方向发展。截至目前,林场累计防治森林病虫害67万亩,防治效果超过85%,保持了生态平衡。
重点突破,科技营林不断创新
北山林场建场60余年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进行了全林区植被调查,编写了植物简志,出版了60万字林场场志,森林经营获得认证。
林场先后开展了云杉育苗越冬和密播移植技术研究,天然次生林抚育改造研究,更新造林效果调查研究,大通河林区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山杨林采伐方式与天然更新关系实验研究,华北落叶松引种推广技术研究,紫果云杉引种实验,祁连圆柏育苗实验,冬瓜杨、樟子松、暴马丁香育苗实验,油松、祁连圆柏荒山造林实验,蕨菜、大黄、羊肚菌种植实验,金露梅、银露梅、甘青瑞香野生驯化,窄叶蓝果忍冬人工驯化播种育苗技术研究,青扦、山杨、狭果茶藨子、桦叶四蕊槭、小叶朴播种育苗技术研究等20多项课题,成功制定了《青海云杉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1个国家级行业标准及《甘青瑞香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桦叶四蕊槭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等10个青海省地方标准,取得了《狭果茶藨子播种育苗技术规程》《紫果云杉播种育苗技术规程》等21项青海省科技成果证书。祁连圆柏、青杄、油松3个树种取得了青海省林木良种证书。“祁连圆柏播种育苗技术”“青海省北山林区紫果云杉育苗及造林技术”获得青海省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实施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4项、省财政支农林业科技推广项目2项、天保工程林业科技支撑项目6项,建立了国家级祁连圆柏良种基地2487亩,设立青海祁连山南坡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1处。
通过科技创新,林场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保证工程建设对各类种苗的需求,为高海拔造林增加了苗木树种,为青海省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搭建平台,民生改善成效显著
北山林场苗圃总面积达377.94亩,培育的主要苗木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青杄等20多个品种,培育的苗木抗旱能力强,生长健壮、无病虫害。2016年,北山林场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被青海省林业厅认定为“第一批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2018年被种苗协会评为“标准化示范苗圃”。
为了带动林区群众脱贫致富,林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开展育苗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指导,手把手传授苗木培育实用技术,切实让群众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林区群众育苗积极性高涨,从放牛养羊为主改为以苗木经营为主,目前林区各种苗木基地达30个,经营总面积达6000多亩,种苗经营已经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同时,辐射带动本地区及周边天祝县、永登县、门源县农民共同致富,育苗品种从原来的七八种增加到现在的十几种。
互助北山林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甘、青两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夹在“古南北丝绸之路”之间;气候湿润宜人,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域大、林丰、景美、山清、水秀的特点,尤其是地貌巍峨,山水奇特,高原特色突出。境内有绚丽多彩的植物景观,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有引人入胜的山水,有奇特的熔岩、冰川、丹霞、湿地地貌。天然林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带谱清晰,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高寒灌丛、高山草甸等共同组成森林景观的多样性,是省内自然生态体系最完好的区域之一。
春季,万物复苏,报春花、杜鹃花争相开放;夏季,林木葱郁,满目青翠,百花怒放;秋季,层林尽染,绚丽多彩,风光旖旎,斑斓如画;冬季,山林飞雪,银装素裹,苍松翠柏,傲然挺立。林场以森林、地质、水利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通过多年建设,整合山、水、林、峡资源,形成了以休闲度假为主,集生态旅游、观光避暑、休闲娱乐、科考探险、民族风情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业。旅游业为林区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应运而生,林区群众收入渠道拓宽,旅游产业成为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林区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双赢。
北山林场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从全林区3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择优选取了153名贫困户担任林区天保工程护林员,另选取100名贫困户担任公益林护林员,解决林区生态贫困户253户,占北山林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63.4%。2016年至2020年,连续5年累计发放管护资金1731.96万元,使贫困户当年实现脱贫、见成效。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通过采取禁止天然林采伐,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加大森林管护和抚育等措施,林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总量持续增长。天保工程实施至今,林区有林地面积由2000年的4.42万公顷增加到现在的5.02万多公顷,森林蓄积量由2000年的428万立方米增长到现在的480.4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64.3%提高到现在的78.95%,森林面积、蓄积量和覆盖率同步增长。林区森林生态功能逐步增强,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林分结构渐趋合理,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增强,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林区内小气候作用增强,生态屏障作用逐步显现。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星叶草、膜荚黄芪、桃儿七、羽叶丁香和被誉为高原“三大名花”的龙胆花、杜鹃花、报春花等数量明显增加。野生动物种群扩大,在一些地方消失多年的棕熊、马麝、马鹿、金雕等走兽飞禽重新出现。2020年,中科院植物所在林区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玉龙蕨。同年,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拍摄到雪豹行踪,从而将青海雪豹分布区延伸至祁连山东端,扩大了雪豹分布区。新物种的出现诠释了互助北山林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新气象。
辛勤耕耘六十载,林场誉满全身:先后获评全国护林防火先进单位、全国国营林场先进单位、全国国营林场100佳、全国国营林场500强、中国森林公园发展30周年“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全国十佳林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中国最美林场等荣誉。
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立省”“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按照有利于互助北山林区生态建设和提高国有林场管理效率的原则,林场将以生态修复为核心,以天保工程为重点,以种苗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进一步保护好、经营好这片森林,为生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