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沙漠治理和生态保护开出良方
记者:刘倩玮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1日
马全林
考察调研、搜集资料、完善提案……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副所长马全林依旧奋战在治沙一线。“治沙是我的主要工作,沙漠是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马全林说,今年他带来的两会提案,继续聚焦沙漠治理和生态保护。
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是我国第三和第四大沙漠。雅布赖风沙口是巴丹吉林沙漠最大的风沙口,在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和甘肃民勤北部形成3条沙带,被形象地称为“两大沙漠握手”之处,并呈现加剧合拢态势。
“两大沙漠合拢区域的扩大,不仅严重影响甘肃和内蒙古的生态建设,更直接威胁到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安全。”马全林说,从2019年开始,他多次深入巴丹吉林与腾格里沙漠合拢带,围绕雅布赖风沙口治理开展了详细的考察调研。
经过3年的深入调研、认真思考,被大家称为“沙漠医生”的马全林开出了遏制两大沙漠合拢的药方:建立合作机制,实施雅布赖风沙口专项治理工程,推进风沙口及合拢带的综合治理。完善荒漠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扩大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机制,在产业发展中反哺治沙。强化治理科技支撑,选育优良固沙植物品种,修订相关技术标准,构建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
对于治沙,马全林有说不完的话。在他看来,改善沙区生态环境的同时,更要着力提高沙区群众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马全林带领科研团队积极探索培育沙区经济作物,其中沙米是他高度关注的一种。“沙米是干旱荒漠区特有的野生沙生食用植物,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和喜爱,但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对野生沙米资源的过度利用,不但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而且不利于野生沙米的自身繁衍。”马全林说。
为了解决沙米高产难题,马全林和团队持续开展沙米高产品种的选育、丰产栽培和产品研发,筛选出了长穗、矮化、大叶、早熟4个优质高产的沙米品系,研发了沙米燕麦脆、沙米紫薯脆、沙米小蛋糕、沙米枣糕、沙米早酥饼干等9种新产品,已列为“甘味农产品”进行重点开发推广。
2021年,马全林和团队在民勤建立了20亩试验示范基地,指导周边群众开展沙米规模化种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还在甘肃古浪八步沙林场举办了防沙治沙与退化林修复技术培训班,向全国治沙一线的治沙代表、沙漠边缘生活的群众代表传授治沙技术。
“为沙区群众增收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这是林草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更是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带着这份初心使命,马全林孜孜不倦地为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