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学绿化要数量更要质量
作者:刘倩玮 王震明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7日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江生态廊道 浙江省林业局供图
浙江省龙泉市棋盘山大变样,千亩山林改造后四季有景,可以春赏桃花、夏看紫薇、秋览枫林、冬品茶花。
要数量更要质量,绿化理念的转变不止发生在棋盘山。
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科学绿化,提出优化重点区域绿化布局、推进城乡人居品质提升、合理安排绿化用地空间、科学提升国土绿化质量、规范开展绿化项目建设、实施国土绿化标志性工程和提升国土绿化数字治理能力等7项主要任务,推动国土绿化增量提质。2021年,全省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18.16万亩。
分区域明确绿化重点方向
走进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中央方村,几乎见不到空地,全村能种树的近2500亩地基本都种了橘树等树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边角地块等夹缝地也栽满了珍贵树种浙江楠。
以绣花功夫实现身边增绿,浙江科学绿化首先瞄准的就是“在哪造”。
“我们加强与国土‘三调’成果对接融合,全面系统科学地开展造林绿化空间摸底,推进造林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等工作落地上图。”浙江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根据全省不同区域实际,浙江因地制宜明确绿化重点方向。其中,浙东沿海科学优化沿海防护林建设布局,发展以红树林为主的消浪林带;浙西山区以国家公园创建区为载体,强化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浙南山区重点围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与分类分级管控,着力提升森林质量;浙北平原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浙中盆地结合花卉苗木、经济林等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林地空间和林种结构。
金华市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人口不足600人,树却有13万棵。村内,枫杨、马尾松、杨柳等耐水植物错落有致,古村落核心区域散落着苦槠、冬青等老树,别有韵味……坛头村把绿化建设与村落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结合,实现树与村有机融合。
“全省已基本实现宜林荒山荒地应绿尽绿,造林空间受限,科学开展绿化设计尤为重要。”浙江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国家投资或以国家投资为主的绿化项目在实施前必须编制方案,开展作业设计,并组织专家对作业设计合理性进行评价,对项目用地、用水、用苗等进行科学论证。
从强调扩面转向精准提质
“新增树1万余株,建成省级森林人家”,绍兴市新昌县沙溪镇董村在全省第一轮“一村万树”行动中交出了优异成绩单。
这个曾经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如今已是县里著名的旅游村,每年可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
作为浙江“大花园”建设和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的抓手之一,“一村万树”在2018—2020年的三年行动中,共建成示范村1216个。2021年,浙江启动新一轮“一村万树”五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再建成示范村1000个以上。“相比第一轮强调扩面,第二轮重视的是提质,目标是实现全域美丽。”浙江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把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作为全省林业“十四五”重点工程,明确到2025年,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1000万亩,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功能强大的森林和湿地生态体系。
在回答“提质”这道题时,浙江尽显智慧管理、数字赋能的特色。强化国土绿化数据与省域空间治理平台协同,完成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应用场景开发并上线。结合国家和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开发推广“浙里种树”应用程序,率先实现义务植树到地、到人,可量化。
以标志性工程引领示范
今年2月,浙江公布全省第一批林业固碳增汇试点创建单位名单,瑞安、安吉、开化和龙泉等4个县(市)被列为林业增汇试点县创建单位,宁波市林场、德清县下渚湖湿地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等11个单位被列为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创建单位。
抓重点生态项目建设,已成为浙江科学绿化的重要导向。自2020年起,浙江开始推进项目投资在千万元以上、建设周期2—3年的国土绿化重点工程项目。过去两年,浙江仅省级层面实施的国土绿化标志性工程就有11项,投资总额超1.5亿元。
江山市展飞家庭农场竹林中,满山的黄精长势喜人。农场负责人祝严骏从峡口镇桐桥村承包经营毛竹林1500亩,2010年在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的帮助下转型种植多花黄精600余亩。“根据专家对基地的估测,今年即将开挖的200亩黄精产量预计超45万公斤,按照目前市场价每公斤5元计算,产值可达900余万元。”祝严骏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浙江大力发展以“一亩山万元钱”为目标的木本油料和林下经济产业。“我们通过科学利用林地资源,让种树变成种财富,推动实现生态价值转换。”浙江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全省木本油料种植面积430万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总面积835.2万亩,实现总产值近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