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探索 >> 正文

海南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日期:2022-10-11    点击:

释放“生态增量” 发动“绿色引擎”

海南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记者:孙秀英 周晓梦 发布时间:20221011

秋高气爽时节,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迎来了鸟类“新朋友”——灰尾漂鹬、普通燕鸥两个新物种相继被记录,为水丰草美的湿地再添新客。据了解,这一湿地公园目前记录的鸟类已增至163种。

生态环境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建设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港、打造美丽中国亮丽名片,是海南肩负的特殊使命。

近年来,海南始终坚守“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

久久为功:筑牢自贸港建设的生态环境屏障

2019年海南启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以来,海南长臂猿这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的物种,已连续3年实现数量增长。目前其种群数量恢复至536只,分布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

从雨林到湿地,从海草床到珊瑚礁,从山川到海洋,海南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绿水青山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如何守住这一宝贵财富?遵循规律的科学意识和保护生态的务实行动都不能少。

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深刻认识到海南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海南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保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各级干部必须了然于胸的“国之大者”。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近年来,在海南省的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与生态有关的要求频频出现。

一系列密集制修订的生态领域法律法规和不断完善的制度措施,既把方向、管全局,也重落地、重实干,有力推动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专章,被写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同时,海南省积极谋划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配套立法,将《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和问责规定》5项生态环境保护配套法规列入2022年—2025年立法规划项目。

翻看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单”,生态家底日益丰厚:2021年,海南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13微克/立方米,臭氧浓度处于近几年的低值;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成为首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出台“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全省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871个……

示范引领:以标志性项目打造海南生态新优势

当前,海南省积极全面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持续推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禁塑”、装配式建筑应用和推广、“六水共治”等标志性工程落地。

海南启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以来,将岛上95%以上的原始林、55%以上的天然林以及生态区位中最重要的区域划为试点区加以保护。这不仅科学保护了海南岛屿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以及海南长臂猿等濒危物种,也为国家公园建设开启了生动范例。

据了解,目前公园内热带雨林面积占比达73.89%,森林覆盖率增长至95.85%……近年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持续迈出建设新步伐,为海南省探索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海南省省长冯飞指出,要以标志性项目为牵引,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树立一流目标,加强系统集成推进,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项项标志性工程,在持续滚动建设。今年初,随着全省“六水共治”攻坚战动员部署会召开,这项标志性工程大幕随之拉开。海南省将治水攻坚作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系统推进“六水共治”,保护好海南岛的“肾脏”。

清洁能源岛建设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潜力不断释放:2021年,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至70.9%,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截至20227月底,海南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51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9.21%,在全国排名第二。

装配式建筑应用和推广,引领行业绿色转型:2021年,全省装配式建筑产能增长1.3倍;装配式建筑面积达2280万平方米,实现连续4年逐年翻番……

一批标志性工程“重头戏”的落地,既发挥其牵引、示范作用,更为海南生态筑牢优势。

取舍有道:不断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

海风呼啸,风驰电掣,却蕴含着无限的“绿色能量”。

规划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达42亿千瓦时……按照计划,中国电建集团将投资225亿元,在万宁市东南部海域兴建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立足海洋“捕风获能”。

在海南省海上风电发展版图中,不仅有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当前,海南正全力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和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努力培育和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确定海上风电示范、试验项目6个,配套建设的装备制造产业项目3个。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海南省谋划和推动一批像海上风电全产业链这样带动性强、可持续性好、综合效益高的高质量项目,以集约高效的生产方式,让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底色更绿”。

深山里,也有绿色发展的新文章。过去,在五指山水满乡毛纳村这一深山黎族村寨,由于山地多、耕地少,好风景藏在深山人未识,饿肚子是一些村民的辛酸记忆。

如今改变不断发生:因邻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村民们自称“公园人”,村里的生态旅游、林下经济逐渐“升温”,深山里的大叶茶也越来越有名气……今昔相比,毛纳村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走上一条绿色转变之路,用另一种方式续写祖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新故事。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推进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鼓励利用市场机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南省不断探索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结果进决策、进规划、进考核、进项目,形成应用范例;分区域、分领域、分行业开展试点示范和探索实践,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展热带雨林生态旅游与林下经济,统筹实施流域补偿和环境治理,培育生态产品公用品牌,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取消12个市县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坚持战略留白,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在没想好之前,不急于开发,要舍得把好的资源留给子孙后代”……海南省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蹄疾步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