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探索 >> 正文

与生态相互成就 建筑业大步迈向绿色低碳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22-10-24    点击:

与生态相互成就 建筑业大步迈向绿色低碳

记者:矫 发布时间:20221024

  被开挖出的地铁盾构渣土可在现场直接变成可用的砖块——这样的技术,已经在现实中应用。

  党的二十大代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五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卫国,深耕建筑行业近30年。他从项目一线成长起来,亲历了建筑业发展模式从传统粗放到绿色建造、快速建造、工业化建造、数字建造等高端建造模式的转型升级。

  930日,田卫国在湖南长沙地铁一号线建设工地,现场指挥了一次“渣土变形记”。

  工地现场,开挖出的地铁盾构渣土,经渣土车倾倒进入设备料仓。经过一系列工艺后,奇迹出现了:一块块密实规整的砖块,源源不断地从成型设备中被运出。

  “这些砖块可用作路面砖、步道砖等。”田卫国说。

  地铁项目出渣,量大、污染重,一直是绿色建造的大难题。

  运输大量渣土增加污染排放,而传统烧砖方式,又会产生粉尘、污泥、污水等。如何将项目出渣进行就地转化,变渣土为实用的建材?2017年起,中建五局开始就此展开研究。

  “研发团队着力攻克地铁盾构渣土处置难题,历时5年,研发出全球首条盾构渣土原位资源化利用生产线——‘中建造石机’。该成果成功在项目上实现原位生产。”田卫国说。

  “中建造石机”这一研发成果,为地铁领域、隧道领域绿色施工提供了新方案,为建筑业坚持走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新路作出了有益探索。

  在田卫国看来,项目的建设过程,实际上也是建筑与生态相互成就的过程。

  2014年,坐落在湘江之滨的老工业区——坪塘,迎来了一个蝶变的历史机遇。这里曾聚集30余家建材化工企业,持续多年的开采除了带来严重的污染,还留下一个个宛如“伤疤”的废弃矿坑。其中最深的一个矿坑深度达100多米、敞口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

  怎样才能弥合“伤口”,重新唤醒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

  中建五局携手湖南湘江新区,开始寻找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最优解”。

  “我们在地下空间施工方面作出大胆尝试,挑战地坪下100米的‘中国深度’,将巨型废弃矿坑创造性改造成生态修复和环境提质的两型示范工程,在崖壁间悬挂起一座超3万平方米的南方雪域乐园。”田卫国说。

  这座世界上唯一悬浮于深坑之上的“冰雪世界”,施工难度极大。

  中建五局结合我国中南地区工矿区地势地质特征,研发形成了一整套“百米深坑多功能复杂建筑绿色建造施工技术”。“其中包括百米深坑向下输送混凝土技术、陡峭岩壁复杂地质岩壁加固及利用技术、百万立方米空间保温建造关键技术、百米深坑复杂建筑BIM技术等,破解了大量世界级施工难题。”田卫国说。

  “冰雪世界”项目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的高度评价,他认为: “该建筑具开拓性意义,为我国废弃矿坑、采石坑、矿井的有效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绿色建造在实现节能低碳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1年,湖南长沙一条小河道的悄然变化,为附近居民带来意想不到的幸福体验。“以前这里垃圾满地,是一条居民们避之不及的‘臭水沟’。现在这里成了人们争相点赞打卡的‘风光带’。”居住在附近的市民幸福感满溢。

  溪悦荟项目沿长沙圭塘河而建,全长约2.3公里,总投资约14.51亿元,集河道整治、地上及地下水处理系统、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景观、生态产业五大工程于一体,是长沙首个“4.0版海绵城市示范公园”。

  “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了大小海绵理念,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会‘呼吸’。同时,我们打造的城市智慧排水系统,可控制近95%COD污染量,实现‘水体无黑臭、小雨不积水、大雨无内涝’。”田卫国说。

  如今,在建筑工业化的实施和探索中,田卫国带领的中建五局开始关注“农村住房”问题。田卫国认为,绿色装配式住房标准化建设,或是解决农村住房“太难、太慢、太乱、太土”等问题和质量安全隐患的有效路径。

  “推动传统建造向绿色低碳转型是未来的主流趋势,也是我们身为建筑央企不可回避的职责和使命。”田卫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