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探索 >> 正文

绿色身价要变现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日期:2022-11-03    点击: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绿色身价要变现

记者:陈抒怡 发布时间:20221103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出产的农产品会更贵一些吗?很有可能。

为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省一市发展改革部门印发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根据这份方案,示范区将建立全国首个跨省域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并将重点围绕合力培育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高地,联合打造区域特色生态产品,协同构建区域一体品牌生态圈,实现生态产品更高溢价,努力实现“1+1+13”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应。

根据计划,2023年初步建立示范区一体化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基本完成重要领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基本建立覆盖示范区全域和重点片区的区域特色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率先打造跨域一体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样板间;2025年基本构建形成跨域一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框架体系,并且以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为载体,形成若干显示度高、示范性强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高地,打造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杆项目。

示范区的生态基底是一块“世界级的料子”。示范区河湖水面率达20.3%,面积在50公顷以上的湖荡有76个。示范区最引人关注的水乡客厅区域内,开发强度极低,蓝绿空间占比会保持在75%以上,开发强度在25%以下。目前,这片被称为“世界级的料子”的江南水乡正处于有机更新的状态。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示范区的生态目标是以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一河三湖”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构建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的自然格局,建设著名文化生态湖区。

如何在这块“世界级的料子”上更好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现在有了明确的实施路径。

根据该实施方案,首先,示范区将建立协同的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围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生态产品基础信息普查,从调查监测内容、标准、时间节点等方面,明确协同推进要求,强化业务交流,共享相关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成果,努力确保两区一县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工作步调一致。“目前示范区两区一县已基本达成统一意见。”示范区相关人士透露。

在此基础上,示范区将探索建立统一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从建立生态产品价值统一核算制度、建设生态产品价值统一核算信息平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三大基础方面,推动跨域一体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建立。“必须统一核算数据口径和标准,逐步构建符合示范区特征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算法,科学动态反映区域生态产品增值和溢价水平,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化。”示范区相关人员透露,计划到2025年,建立完善的跨区域多部门协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统计制度。

与此同时,示范区将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立足示范区发展定位和“跨省域、最江南、超级都市圈”的区位特征,充分挖潜两区一县优势生态资源,在实现生态产品增值保值的前提下,聚焦物质产品、文化服务和调节服务三大分类示范,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片区示范引领,提出具体任务和行动,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同时,以推动农村资源权益、生态修复产品等生态资源权益市场化交易为重点,提出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举措。

在提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能方面,示范区将着力提升生态产品溢价。具体措施将包括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生态物质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大力推进区域一体化江南水乡古镇、美丽乡村文旅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培育和保护等。“我们希望最好能够推出以示范区命名的统一品牌。”示范区相关人士透露,示范区将进行一体化公共品牌塑造行动,包括建立跨域一体公共品牌产品设计机制,优化生态产品区域品牌矩阵设计,形成品牌合力等。

此外,示范区还将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针对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保护和发展难以协调、专业市场主体缺失、生态产业化经营用地保障不足等现存问题,从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导向机制、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主体培育机制、完善生态产业发展土地政策三个方面,探索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和形式多样的激励、赋能机制,既各扬所长,又互学互鉴,为有效挖掘放大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