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推进复州湾生态环境修复,辽宁大连——
修复岸线 守护滨海湿地
记者:刘洪超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1日
“天更蓝了,海更净了,岸上的各种绿植和湿地面积也不断扩大,许多很多年都不见的海鸟,在这里安家筑巢了。”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复州湾街道夏屯村的渔民王友勤告诉记者,如今,他总喜欢来复州湾附近的海边走一走。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州湾生态修复项目共修复岸线17.1公里,恢复滨海湿地414.2公顷,入选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复州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日照充足、雨水少、风速大,产出的海盐晶莹剔透、色泽白净,晶体氯化钠纯度高,年产日晒海盐近百万吨。
复州河从复州湾流入渤海。“那时候,复州河入海口附近的海域和湿地几乎都被大大小小的养殖池分割开来,就连原本宽阔的河面,也变成了一条狭窄的水道与外海相通。”紧邻复州河入海口的大连市长兴岛经济区三道咀村的村民万齐胜告诉记者。
萎缩的海湾空间、日渐狭窄的内陆河道,一度让这里的水体交换能力下降,海洋生物多样性也在下降。“前些年,我们经常带孩子来海边,后来有人在这里填海造地、修建养殖堤坝,我们就不怎么过来了。”大连市民桑胜民说。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统计的数据显示:由于以前湾区内的粗放式开发,围海养殖和盐田规模大幅扩张,加上填海造地工程不断向海推进,造成海湾空间不断萎缩。
“围海养殖和填海造地占用大量的滨海湿地、自然岸线,甚至包括生态红线区,一度使得复州湾的海洋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价值受损。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也让一些濒危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蔡洪春说。
岸线整治,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
蜿蜒曲折的复州湾海岸边,细沙柔软,鸥鸟云集。
“这里就是我曾经养殖海参的地方,当时海岸线几乎全被育苗棚占了。”在一处浅滩,曾经的海参养殖户刘大友告诉记者。现如今,总长度达63公里的人工养殖池埂已被清理挖除。
“我们根据海岸线周边地形地貌、后方陆域现状等对岸线类型进行了细致划分,分区段确定岸线修复方式。”复州湾生态修复项目负责人王江表示,复州湾的岸线修复主要涵盖基岩岸线修复、具有防护功能的生态岸线修复以及淤泥质的生态岸线修复3个类别。“由于养殖池埂未占用基岩岸线,拆除外侧池埂后对这部分边坡进行整理,就基本能将基岩岸线恢复到原始状态。”王江说。
记者看到,在紧邻渔民房屋、耕地及滨海公路等生产生活交通设施的部分,对其外侧堤坝予以保留,主要以人工填筑土石坝加固的方式进行处理;对泥质岸线,则保留了原始土方堤坝,补种了盐地碱蓬等原生植物。
“在项目推进中,我们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突出自然恢复为主、保护优先等原则,因地制宜采取退养还滩、构筑物拆除、岸线整治修复等措施。”王江说。
为了做好复州湾生态修复工程后期管理维护工作,复州湾所在的大连长兴岛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专门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由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具体负责岸线自然损毁的修补和维护,中国海监长兴岛经济区大队负责每月对修复后的海域、岸线进行巡查,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用海问题及时查处。长兴岛街道办事处及相关村委会则对辖区内完成修复的海域和岸线进行日常看护管理。”大连市长兴岛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峻峰表示。
修复湿地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
虽已入冬,紧邻复州河入海口处的三台子湿地却很热闹,大量鸟类在此觅食。
“现在环境改善了,鸟儿的食物充足。”三台子湿地的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高德军告诉记者,每年10月到次年4月,这片湿地就成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鹤的越冬地。还有天鹅、东方白鹳、豆雁、赤麻鸭等30余种鸟类在这里越冬或迁徙停留。
“除了三台子湿地,长兴岛周边的其他滨海湿地也是迁徙水鸟繁育、停歇和越冬的重要场所,这里同时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区域。”大连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处副处长王婧介绍。
在复州河入海口,原本布满河道的养殖池被拆除,曾经狭窄的河道经过疏浚,如今河水清澈、河面宽阔平缓。“我们在不影响潮流通道的前提下,将外侧临海与潮流方向一致的离岸池埂局部进行保留,分散形成34个狭长区域,为鸟类等动物留出觅食栖息场所。随着滨海湿地的恢复,近一年来已经在滨海湿地观察统计到鸟类29种。”大连市自然资源局长兴岛经济区分局海洋科科长刘生革介绍。
经过修复后的滨海湿地,低潮时大部分处于裸露状态,涨潮时则被淹没。“我们设计的生物栖息地始终处于露出状态,这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和觅食区域。”刘生革告诉记者。遥感影像和日常观察也显示,修复区域已经基本恢复滨海滩涂湿地形态,岸线恢复自然状态,湿地植被逐渐形成,底栖生物逐渐增多。
“通过在复州湾海域实施近岸构筑物清理、围海养殖池拆除、滩涂植被恢复等修复措施,我们共计恢复滨海湿地414.2公顷,修复岸线17.1公里,极大改善了长兴岛周边滨海滩涂的湿地环境。”大连市自然资源局长兴岛经济区分局负责人孙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