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探索 >> 正文

黑臭水体变成农民家门口的“水景”​‍

文章来源:中国政协报     发布日期:2022-12-21    点击:

蠡县分类施策治理农村黑臭水体,17个点位已完成整治

黑臭水体变成农民家门口的“水景”

记者:张铭贤 发布时间:20221221

图为消除黑臭后的五支渠

“这就是五支渠,这条渠的水原来是镇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由于河道窄,两边都是垃圾,河底都是黑泥,水体很臭。现在经过治理,水环境质量大大改善,昔日的臭水沟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景观带,村容村貌大幅改善,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增强。”河北省蠡县辛兴村党支部书记崔明章介绍说。

农村黑臭水体成因复杂,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一直是水环境治理的难点。

蠡县作为河北省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试点县,全面开展排查摸清底数,坚决摒弃“一填了之”的做法,聘请顶尖技术团队,找准黑臭水体成因,分类施策进行整治,并建立起长效管护机制,有效破解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难题,让黑臭水体变成了农民家门口的“水景”。

找准“黑臭”成因对症下药

“被纳入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试点县后,我们制定下发了《蠡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程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拉网式排查,摸清了底数。”保定市生态环境局蠡县分局局长李朝对整治工作了如指掌。通过全面摸底,最终认定全县有黑臭水体17个,其中沟渠1个、坑塘16个。为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蠡县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资深技术团队承担整治方案的编制工作。

“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我们初步掌握了全县农村黑臭水体污染成因,主要有两大污染源,一是生活污染,二是淤泥污染。”李朝介绍说。

据了解,蠡县属于河北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的农业县,加之农村居民长期形成的生活陋习,生活垃圾乱扔、生活废水乱排,直接导致形成农村黑臭水体。在蠡县,大部分黑臭水体成因属于这一类型,共有16个。

相对于生活污染,蠡县五支渠成为黑臭水体的成因更为复杂。

“在上世纪60年代,五支渠是农业灌溉渠;80年代废弃后成为干渠;后来辛兴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处理后的出水通过五支渠排入月明河。但长期以来,水体中化纤染色剂等污染物常年累积,造成底泥色度偏高,水体发黑。”李朝介绍说,因为淤泥污染,五支渠的治理技术要求、项目成本也更高。

为高标准推动治理工作,蠡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发改、水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等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行统一领导、统筹资金、定期调度,并建立了部门和乡镇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此外,保定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推进小组,从治理方案的制定,到招投标、到工程施工,全面督导蠡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落实,有效保障了治理进程。

“一塘一策”分类进行整治

找准成因,为蠡县黑臭水体因地制宜、分类整治奠定了基础。

蠡县政府副县长邸伟介绍说:“在专家组的建议下,我们最终确定了‘纳管集中处理、分散设施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总体思路,筹措资金2100多万元,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对17个黑臭水体点位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消除黑臭,恢复生态。”

在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的指导下,蠡县结合实际,制定了“一塘(渠)一策”治理措施:辛兴镇五支渠重点实施底泥清淤、生态护坡和生态修复工程措施;辛兴镇南沙口、赵锻庄、梁庄村的4个点位通过铺设管网,将生活污水引入辛兴镇污水处理厂,达标处理后排放;辛兴镇东河村两个点位及其他乡镇的10个点位,对原有坑塘进行岸坡修复和生态修复,并配套建设11台小型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对生活污水实施有效治理后将其排入坑塘,在水塘中投放水生鱼类及四周种植水生植物,形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和周边农户灌溉林地水源,减少地下水开采。

经过清淤、修复,五支渠的水“活了”,两岸护坡水草摇曳。通过采取种植树木及水生植物等生态整治修复手段,五支渠水体的自净能力增强,优美的水环境让这里成为周边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据统计,截至目前,蠡县排查出的17个农村黑臭水体点位已全部完成治理。其中安装小型集中处理设施11台,3个村庄铺设管网并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管网8080米;辛兴村五支渠完成内源清淤8000余立方米,完成了整渠边坡修整及生态修复工程。对16个坑塘进行了修整,种植植物绿化带1500平方米,对13个有水坑完成了生态塘建设,建设浮岛1500平方米、曝气装置10台。

健全长效机制防止返黑返臭

巩固治理效果,防止返黑返臭,蠡县建立起了“人防+技防”的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控体制。

李朝介绍说,在“人防”方面,蠡县加强日常巡查和执法检查,充分发挥坑塘长和网格员作用,按照常态化隐患排查制度,压实监管职责,发现污染隐患立行立改,建立排查整治台账。同时,组织执法人员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

在“技防”方面,蠡县建设了视频监控系统,对17个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的点位配套建设太阳能光伏12套,推进视频监控摄像头安装、联网工作,对农村黑臭水体及周边污染隐患进行全天候监控监管,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黑臭水体不见了,周边环境焕然一新,昔日的臭水坑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景观塘,优美的生态环境也激发了村民爱护环境的积极性。

蠡县因势利导,加强宣传监督,充分发挥村民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方式,从源头杜绝产生环境污染。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引导,建立和实行有奖举报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举一反三,严防新发生黑臭水体,蠡县积极推动农村坑塘清理或回填,结合种植树木、水生植物,渔业养殖等方式,探索出“来水能引、降水能蓄、引水致富、人水和谐”的坑塘治理模式,形成了以“河渠为线、坑塘为面、线面相连”的农村生态水网系统。

截至目前,蠡县县域坑塘已回填用于建设文化广场、恢复耕地、种植树木、其他用途的84个;有水坑塘中鱼塘23个、荷花塘5个、生态塘13个,种植树木坑塘(干坑)55个,构筑起了防范黑臭水体产生的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