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深耕恶臭污染防治助力蓝天常在
本报记者走进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探寻恶臭污染防治
记者:方琬夷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3日
“很多情况下,接到投诉后到现场排查,并没有发现异味问题,为了摸清污染源,就需要连夜蹲守在可疑点位。”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宁晓宇说。
辨别异味、核查污染源,这仅仅是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其中一项工作。走进实验室,原国家环保总局的授牌和各种成果展示的宣传板布满走廊,这里有着全国首个标准化嗅觉测试实验室,高分辨质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等多台大型仪器的分析室……各种科研平台在这里集聚,为我国恶臭污染防治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恶臭污染严重,研究空白谁来填补?
据介绍,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通过原国家环保总局正式验收并挂牌成立,成为首批三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之一,也是目前生态环境部下属唯一专门从事恶臭(异味)研究的重点实验室。
而事实上,我国对于恶臭污染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经济飞速发展,一些食品、化工、制药等新型合成产品引进,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兴建,城市恶臭污染时有发生。实验室正高级工程师王亘回忆道:“由于当时对恶臭异味的影响缺乏了解,工厂企业、市政设施在建设期间并没有考虑这方面的影响,没有采取相应的密闭收集、控制治理措施,导致排放的臭气逸散,公众投诉量不断上升。”
那么,国内恶臭异味污染来源究竟都有哪些?它们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又该采取什么手段消除异味污染……一系列现实问题摆在大家面前,这也引起了国内一些环境科学研究单位的重视。
“在当时,科学、系统地开展恶臭污染防治研究已经刻不容缓。”王亘说道。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现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恶臭污染研究的科研机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恶臭污染研究,并派遣科研人员赴日本学习。目前,我国常用的臭气测定方法三点比较式臭袋法便是这一时期引进国内的,这也为我国早期的恶臭污染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后,研究院还对全国14个重点省市的恶臭污染及来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制定出了国内第一个恶臭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多年深耕恶臭污染领域研究,使得课题小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为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提供了技术保障。1997年,为了更好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恶臭污染研究,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向原国家环保总局申请筹建“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并于1999年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建设。
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用”在实处
“2014年实验室牵头组建了全国恶臭污染控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国内从事恶臭污染防治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共40多家单位组成,构建起恶臭污染防治‘研—学—产—用’的创新模式。”实验室主任邹克华向本报记者介绍道。
自成立以来,实验室便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为精准治污和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数据、科学理论与技术支撑,力争实现“研、学、产、用”密切协同。
“我们对2018—2020年度全国36万余件恶臭异味投诉案件进行逐一分析,形成了《我国恶臭/异味污染投诉现状和对策建议》政策研究报告,为地方恶臭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在系统梳理天津市恶臭异味污染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天津市参考借鉴此政策报告,特别制定了《天津市坚决打好扬尘、异味、噪声等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攻坚战行动计划》。
而关于如何走出一条从技术研究到成果转化的新路径,实验室仍在不断探索。邹克华表示,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一直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在恶臭物质识别、精准溯源、扩散模拟、风险评估、监控预警、控制管理等领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与共性技术难题。
“恶臭污染来源广泛且往往相互交错,常规的溯源方法无法准确识别恶臭来源,环境管理部门难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使得恶臭污染管控在我国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王亘告诉记者。
对此,实验室首创基于气味活度值构建指纹图谱进行恶臭污染溯源的专利技术,通过绘制准确表征恶臭特征的指纹图谱,开发恶臭污染溯源模型。“之前深圳一家电池企业被认为是小区附近污染源,我们综合运用在线监测仪器和指纹图谱溯源模型,最后锁定了两家橡胶制品企业为投诉来源的‘真凶’,证明了被投诉企业的‘清白’。”
此外,恶臭环境影响数值模拟技术、恶臭在线监测预警溯源技术等也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并在北京、天津、江苏、广东、福建、安徽等省市上百家企业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对环境管理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倾听百姓呼声,切实解决扰民难题
恶臭异味是典型的扰民污染,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随着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恶臭异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关注。
据了解,2018—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接到恶臭/异味投诉举报分别为15.3万件、11.1万件和9.8万件,各占全部环境问题投诉举报件数的 21.5%、20.8%和22.1%。恶臭异味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身边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2019年,天津市某地居民对附近工业园区内一家化工企业通过电话热线、网络媒介等进行集中举报,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多达几十次,反映企业的恶臭气味严重干扰居民正常的生活。
接到举报后,当地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委托实验室对企业的生产环节、处理装置进行了全面排查和系统分析。最终,实验室通过指纹图谱溯源、扩散模拟评估等确定了造成周边恶臭污染情况的主要生产车间,并帮助企业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方案。企业经过几个月提升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同期投诉件数由97件下降到3件,切实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关注的异味污染问题。
二十年间,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9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SCI、E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
一串串数字背后,既是实验室二十年深耕恶臭污染防治的生动诠释,也是实验室助力蓝天常在、空气常新的有力说明。
下一步,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实验室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恶臭异味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学术交流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创新基地,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支撑能力,努力构建空气清新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