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探索 >> 正文

夯实污染攻坚战果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日期:2023-08-15    点击:

夯实污染攻坚战果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深圳市龙华区积极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创新


记者:陈亮 周灿 发布时间:2023815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首次实现全年颗粒物污染零发生,PM2.5年均浓度降低至1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创十年来最优水平,改善幅度位居全市第一;观澜河企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类,全区25条河流水质均达地表水类及以上。龙华区加快建设数字龙华、都市核心,数字化助力节能降碳,实现万元GDP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连续多年持续下降。龙华区减污降碳成效初显,全区上下正按照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要求,积极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机制和路径。

作为深圳市的工业大区和制造业强区,龙华区第二产业占比高,人口密度大,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强度下降难度较大,是典型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产城融合区。在减污和降碳方面,龙华区面临的挑战更多、压力更大、任务更重。

近年来,龙华区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协同发力、系统推进,加强辖区污染物源头减排,推进污染物末端治理,创新管理机制,数字化助力低碳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新模式,实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为全国发达地区高密度工业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

20226月,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鼓励先进地区立足自身实际,遵循减污降碳内在规律,先行先试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龙华区提高政治站位,主动作为,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摆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突出位置,既是迫于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担负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勇于探索的政治责任所在。

高位统筹,协同推进政策设计与基层探索

加强组织保障。成立龙华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龙华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统筹指导有关职能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双碳工作中的职责担当,形成工作合力。

制定长远计划。出台《深圳市龙华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龙华区创建数字能源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从长远角度谋划布局,以先行示范标准提升大气、水等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最严格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方案,将减污降碳工作纳入到考核中,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高效推进全区有关工作。

出台专项方案。发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通知,印发龙华区落实深圳蓝一站一策攻坚方案,以最大力度、最实举措推动水、气、固废三大污染治理工作,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出台全市首个区级生态环境领域的双碳方案,加强双碳试点示范先行标杆、工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方面布局,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多措并举,促进关键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源头管控,提升工业能效和污染物减排,龙华区聚焦臭氧浓度居高不下的问题,狠抓涉VOCs企业深度治理,严禁建设生产、销售、使用VOCs含量限值不达标的项目,督促1500余家VOCs排放企业完成废气处理设施安装,实现天然气工业锅炉100%低氨燃烧改造。推动散乱污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综合整治。摸清规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情况,提升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围绕协同推进废气末端治理,通过创新治理工艺和技术,增加在线监测设备,推动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监测与控制,全方位协同治理。

移动源减污降碳协同。建立移动源综合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移动污染源监测执法,2022年,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243次,共检测车辆82238辆,检测非道路移动机械601台。加快新能源车推广,推动老旧车辆替换为新能源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清洁能源。鼓励错峰加油,减少白天高温时段的油气挥发,利用加油站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加油站油气回收情况,降低VOCs排放。当前,一般认为臭氧污染是由氮氧化物和VOCs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因此,夜间加油可削弱臭氧转化速率,降低空气中的臭氧浓度。

餐饮业减污降碳协同。严守油烟排放关,建立全区3735家餐饮企业一企一档资料,实现全区餐饮企业100%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对89家重点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备。从源头上督促企业做好油烟达标排放,提高餐饮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检查新开办、中大型以及被信访投诉的餐饮企业。采取执法加普法的方式,提高小餐饮门店油烟净化器运行效率,减少油烟排放。

落实无废。首创生活垃圾分类导师制,组建社区堆肥师队伍,实现厨余垃圾就地转化。龙华区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工作连续十个月排名全市第一。加强建筑废物利用,观澜文化小镇公共服务平台设计施工总承包(EPC)项目入选全市首批无废工地试点项目,率先开工建设高层混凝土模块化建筑(龙华区樟坑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可减少75%以上的建筑垃圾。

深化治水。源头控污治污,以空前力度启动流域环保限批政策,推行区域限批、行业禁批、行业限批和企业限批,累计淘汰三高一低企业2700余家,确保增产减污。持续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新建管网1052公里。全区共有5座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89万吨生活污水。观澜河流域水环境实现了历史性好转,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吸引了20多种鸟类回归栖息。

先行先试,数字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示范引领,打造双碳示范应用场景。龙华区率先试点开展温室气体网格化清单编制工作,精准把握区域碳排放情况,实现精细化管理。建成投产大湾区首个车网双向互动(V2G)示范项目,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迅速互动。建成深圳市首个地铁分布式光伏项目——“龙华车辆段一期1.24MW项目,年供130万千瓦时绿电,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推动近零碳示范项目建设,如华润三九观澜基地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中央空调节能改造、增设水蓄冷装置等,预计到2026年可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32吨,单位碳排放强度较2021年下降48.5%,每年可节省电费及维护费约376万元,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数字赋能,助推产业低碳转型。完善双碳产业发展生态,成立全市首个双碳产业专项服务平台,实现双碳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七链融合。发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试点先行,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当前,龙华区持续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高密度工业城区的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龙华区正以数字发展战略为引擎,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数字+生态+产业两山转化路径,实现了减污生金、降碳添金,为基层探索减污降碳协同新模式提供实践基础。

2023年,龙华区综合发力,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机制建设。通过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前期调研,发现主要污染物持续下降的边际成本将远高于过去,臭氧浓度呈逐年增加趋势,且其浓度升高的原因和前体物溯源尚未完全厘清,污染物及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难度较大。只有抓住协同和创新这两个关键词,发挥机制和政策创新的潜力,加强多元协同共治,才能实现污染物和碳排放双下降,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探路。

下一步,龙华区将全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探索。开展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移动源、餐饮业、建筑业等领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重点排放源识别,编制龙华区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融合清单,创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体系。着力提高环境监管效能,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坚持政策引领,以管理机制创新和强化技术支撑为着力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