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
盘活资源 释放红利
记者:党晓培 李燕 发布时间:2024年1月14日
近年来,昆明市西山区出台林长责任、工作督察、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形成区级林长负总责、街道林长抓指挥协调、社区林长抓落地的工作格局,探索出一条盘活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的新路子,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建立林长制专职护林员队伍,实现“管绿”。西山区采取“专管员+护林员”源头管理体系,建立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构建“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架构,充分发挥社区林长和森林资源专管员、护林员等距离山头近、发现情况早等优势,守好源头、看牢山头、管住人头,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目前,西山区已实现60名社区林长、252名专管员、152名护林员的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探索“林长制+森林防火”工作模式,实现“护绿”。由林长牵头,每个护林员责任到岗,加大巡护密度和频次,推动落实防火责任“最后一公里”。西山区创新巡防巡控方式,启动高火险地区重要卡点夜间值班值守制度,根据工作实际,梳理排查出高危区域46个,设立森林防火检查卡点,安排85名护林员实行24小时巡防值守。同时,通过开展多部门森林防火应急演练、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筑牢森林安全防火线。
持续做好“林长+”文章,实现法治护林。推行“森林警长”模式,通过与西山分局森林警察大队联动,设立区级森林警长8名、派出所森林警长8名、社区专管民警35名,协助林长依法治林,维护林区安全稳定。
在西山区团结街道蔡家社区,林下经济的发展让当地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为了提升村民收入,团结街道蔡家社区党委书记、社区林长张利平带着村民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小黄姜,亩产值能达6000元。随着村里的林地越管越好,林下经济也逐步发展。望着满山新绿,张利平打算引进更多更好的企业,为社区林下经济作物打开更多销路。
经过护林队伍、护林资金、管护网格“三管齐下”,林长制推行两年多来,西山区共完成人工造林2520.81亩,全区林下经济面积2520亩,产值达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