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探索 >> 正文

铜仁稳固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日期:2024-06-09    点击:

铜仁稳固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基础


者:王珊                 发布时间:202469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构建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引领铜仁现代化建设

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铜仁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和各领域生态价值转换建设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意见》《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铜仁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文件,着力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有力推进产业、能源结构等调整优化升级,深入实施“双碳”战略,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强化乌江、锦江等重点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治理,实施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生态保护修复1736平方公里,出台梵净山保护管理十条措施,坚决当好梵净山生态卫士,梵净山入选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和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大力推进污染防治“九大攻坚行动”,突出抓好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认真组织开展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空气污染防控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不断使铜仁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厚植生态优势

依托资源禀赋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建设“七个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高质高效的经济生态、舒适宜居的城镇生态、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态、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大力发展“六大生态产业”(新型功能材料、大数据、现代能源、生态食品饮品药品、生态林业、生态旅游),新增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7家、绿色工业园区1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牢牢守住生态环保底线。对所有锰渣库实行精准监管,探索形成“五法”治理路径,三湘公司年处置100万吨电解锰渣无害化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运行,成功发布国内首个《锰基新能源材料发展铜仁宣言》,锰污染治理成效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肯定,锰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力做大绿色工业、做美绿色城镇、做强绿色农业、做好生态旅游,国家含汞废物处置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大龙开发区获批“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完成华电集团大龙发电有限公司碳排放核查与配额核算工作,在多地开展低碳社区、乡村低碳试点项目。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产业增长41.4%,发展势头强劲,全市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其中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模稳居全省第一。

创新发展模式

以绿色金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用好用活信贷工具,创新推出“梵净生态账户”,构建账户积分指标体系、测算模型和评价标准,量化评估企业和个人客户生态资产、生态经营、生态生活、生态公益等方面情况,赋予“梵净生态积分”作为授信额度提升、贷款利率优惠、存款产品定制、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等金融价值运用依据,有效打通生态一金融一经济之间的“转换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金融效益的“多向互通”,有力推动绿色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成为贵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梵净生态账户入选中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建立账户4.74万户、授信70.83亿元、放贷44.98亿元。

下一步,铜仁将以深化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始终高扬生态文明这面旗帜,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等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含绿量”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