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探索 >> 正文

张掖如何创建“零碳”城市?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日期:2024-07-21    点击:

张掖如何创建“零碳”城市?


记者:成健 胡凤姣             发布时间:2024年7月21日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城市发展道路,聚焦低碳能源、低碳机关、低碳社区、低碳交通等方面,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积极探索“零碳”城市创建路径,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氢能产业培育为引领,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张掖市聚焦甘肃全省“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建设,按照“区域协同、差异化发展”原则,制定《张掖市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创建方案(2023—2025年)》,构建氢能产业发展“1+N”政策体系,引导氢能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助力“零碳”城市创建。

立足风光资源富集和产业基础较好的有利条件,引进中能绿电、华能东方、龙源电力等企业,全力打造张掖经开区“氢能零碳产业园”,截至目前,总投资14.05亿元的6个项目落地园区,完成投资2.63亿元。积极拓展应用场景,购置30辆氢能客车,配套建设加氢站,为氢能汽车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以节能机关创建为抓手,推动公共机构降碳增效

张掖市制定了《张掖市公共机构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节能机关创建行动,引领全市公共机构形成节约优先、绿色发展的良好风尚,张掖市公安局甘州分局等11个部门被确定为国家级“节约型机关”。

张掖市在省内率先打造“零碳会议”,以购买、捐赠等方式,通过西部碳汇公司碳汇交易实现寒旱区生态修复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学术研讨会、第九届生态保护补偿理论与实践创新交流会2个会议活动碳中和。张掖中学引入中国长江公司,投资2000万元实施“零碳”校园综合能源项目,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100kW/215kWh用户储能系统、照明系统、电动车充电桩及校园风光储能路灯等工程,每年可节约用电80.26万千瓦,节省开支45万元。山丹培黎职业学院自建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作为新能源专业、运维专业的教学实训基地,实现节能与教学兼顾。张掖市华辰国际大酒店率先在全省建成首家“碳中和”酒店 ,举办全市旅游星级饭店创建“碳中和”酒店培训班,带动全市星级饭店和大型社会宾馆积极争创“碳中和”酒店。

以低碳社区建设为突破,践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

张掖市将绿色建筑、低碳环保理念贯穿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小区停车难化解、“三拆三治三通四增”等方面工作,以低碳理念统领低碳社区建设、运营全过程。对全市71个老旧小区304栋楼宇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完成外墙保温改造88.61万平方米,室内温度在原有基础上提升3一4℃,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9428吨。在社区配套分类垃圾设施1.2万套件,新增停车泊位6800余个,安装电动车充电桩600余套,新建生态停车场5处、光伏发电车棚1处。新增社区口袋公园43处,在物业小区更新补植树木、新增绿地30万平方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提高了小区固碳能力。积极推进6个社区创建低碳社区,在基础设施改造、运行管理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生活方式改变等方面明显提升。

以绿色便捷出行为重点,构建清洁低碳交通体系

当地以促进全社会低碳出行助力“零碳”城市建设。创新公交运营模式,以临泽、高台县城乡公交一体化为突破口,有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引导公交运营企业开展团体服务、定制客运、上门服务、“点对点”包车运输,构建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经济便利、安全有序30分钟生活圈,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出行需求,群众绿色低碳出行比例大幅提升。全面推动公共交通装备低碳化更新,全市投放新能源出租车282辆、占比达14.45%,投放新能源公交车255辆、占比达83.6%,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63万吨。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在8个服务区、1个停车区建成充电桩55个。    

以生态旅游产业为特色,打造绿色低碳城市名片

深入实施“游客导入、业态培育、秩序整顿、宣传推介、景区提升、路线通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六大专项行动,大力开发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在住宿、游览、购物等各个环节创新低碳方式,以低碳旅游助力“零碳”城市建设。

重点实施甘州北部湾生态谷、山丹县清泉镇文旅融合产业园等生态旅游项目,全面推动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低碳景区”建设,张掖华辰国际大酒店通过实施建筑改造、节能节水、购买碳汇等措施,加快创建“零碳酒店”。健全完善城区道路指示标识,新建游客服务中心8座,新增停车位1000余个,更新旅游标识牌950块,布设城市家具420座,新改建旅游厕所156座。制定并发布《全市文旅行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行动倡议书》,向全市2000家文旅企业发放,引导文旅企业和从业人员开展“厉行节约,杜绝餐饮浪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