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探索 >> 正文

全国首例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案一审宣判,释放哪些信号?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日期:2024-09-20    点击:

全国首例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案一审宣判,释放哪些信号?


记者:张楠                      发布时间:2024年9月20日


9月19日,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刑事案件一审公开开庭宣判,以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罪判处被告人易某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对扣押在案的1760只红耳彩龟,予以没收。易某当庭表示服从法院判决,不上诉。

这一案件再次警示我们:千万不要非法引入、购买外来物种。

生物入侵是全球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入侵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已记录有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6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结果显示,219种外来入侵物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48种外来入侵物种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外来入侵物种大面积扩散蔓延,会导致被入侵地物种群落逐渐同质化、简单化,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带来无法挽回的破坏后果。

对于已经入侵并造成重大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比较常见的治理措施,有物理、化学、生物和综合防控等多种手段。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在治理外来入侵物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互花米草是一种侵略性、繁殖力、生命力强的外来入侵物种。2020年开始,山东省东营市投入超过5亿元实施互花米草治理工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4年时间内,治理互花米草13.1万亩,清除率达99%。

但是,对已经造成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治理,费时费力费钱,而且采用化学防控等手段,还要注意防止二次污染。所以,还是要在源头控制外来入侵物种,或者在发现入侵初期迅速进行治理。

今年7月初,西藏自治区墨脱县检察院在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中发现,墨脱国际级自然保护区内出现“不速之客”,墨脱县亚东村巴米典某处养殖户疑似养殖外来物种。经鉴定,养殖的蜂种为意大利蜂,属于外来物种,一旦形成种群,对当地生态安全秩序和生物多样性存在侵害危险。随后,在墨脱县检察院与行政机关的劝说下,养蜂人及时将养有意大利峰的蜂箱全部搬离。

为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治理工作,我国发布了多个文件。2022年8月1日开始施行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从源头预防、监测与预警、治理与修复几个方面作出了规定。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包含8个类群59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的重点所在。

我国多个部门积极联动,从源头防控外来入侵物种。海关总署与卫健、疾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林草、移民管理等部门建立口岸合作、数据共享机制,并联合最高法、最高检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打造从“国门”到“家门”的严密防控链条。

7月30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介绍,上半年,全国海关截获“异宠”等外来物种2071种次。而且,“海关发布”的微信公众号上经常发布一些截获外来物种的新闻。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在源头防控外来入侵物种方面取得了实效,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外来物种入侵的形势依然严峻,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