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探索 >> 正文

履行监管职责 守护绿水青山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日期:2024-11-29    点击:


履行监管职责 守护绿水青山


林芝巴宜区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作者:赵卫 邹长新 格桑扎西            发布时间:20241129


林芝市巴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在此交汇,风景旖旎、气候宜人,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最好、旅游体验最高的地区之一。林芝市生态环境局巴宜区分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技术支撑下,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持续推动巴宜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果。

切实履行生态环境监管职责 持续守护绿水青山

巴宜区分局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制作发放了“党员联系群众服务卡”,这些卡片不仅成为群众了解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窗口,更是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桥梁,将生态环境监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和群众,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良好局面。巴宜区分局坚持以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为宗旨,定期召开“政企面对面、银企肩并肩”座谈会,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帮扶,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巴宜区分局在全国低碳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进一步加深群众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认识。

经过巴宜区分局多年努力,当地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近5年来,巴宜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保持100%,地表水国控、县控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态质量指数逐步提高。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促进“两山”有效转化

巴宜区分局立足当地资源环境禀赋和“两山”转化基础,以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碳汇、生态保护、生态文化、生态补偿“六生”融合体系为依托,委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

近年来,巴宜区依托丰富、独特的自然资 源,推动“两山”转化取得新成效。生态旅游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近5年来,巴宜区旅游收入由20.34亿元增至33.91亿元,游客数量由222.43万人(次)增至363.75万人(次),生态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生态农业质量不断提高,巴宜区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证书62项,其中,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达4478.43万元,近5年增长了308.24%,农产品产量、收益显著提升。

巴宜区不仅在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传统领域推动“两山”转化,并取得显著成效,同时,紧扣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生态碳汇供给区的“两山”基地建设定位,积极谋划、推动生态系统碳汇项目参与到全国碳交易之中,不断探索创新“两山”转化的新路径。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西藏自治区党委关于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战略部署,巴宜区分局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提高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有效载体,积极开展国家、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自治区前列。

2017年,巴宜区率先获得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2022年,巴宜区成功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第一批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在西藏自治区首个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双命名。在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巴宜区分局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示范村创建工作,全区8个乡(镇、街道)、65个村(社区)获得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示范村命名。

近年来,巴宜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高水平保护不仅推动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文化等高质量发展,而且带动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公益林管护资金、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生态岗位补贴等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不断增加,使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2023年,巴宜区获得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达9157万元,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954%,成为林芝市7个县(区、市)中获得转移支付力度最大、奖励资金最多的地区。

下一步,巴宜区分局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巴宜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发展,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